熄灯一小时是对“世界公民”身份的确认——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熄灯一小时是对“世界公民”身份的确认
2010年03月26日 14:20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27日是 “地球一小时”活动日,预计全球将有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这一活动。今年,除成都首个提出以城市的加入这一活动外,兰州、广州、郑州、大连等也将首次以城市的名义加入这一活动行列。

  更多的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行列,对于居住在这些城市的市民来说,其影响不在于这一活动所传递的环保理念,不在于这一小时的熄灯,能节省多少电、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更不在于对这一“黄金时段”的“闪火”给市民所带来的麻烦和不便的担忧,“熄灯一小时”更深远的意义,是对一座城市居民“世界公民”身份的确认。

  全国政协委员潘祖尧日前在直陈一些城市建设中存的五种“城市病”时指出,各地在城市建设中争比“高大全”,你高我比你更高,你大我比你更大。而据《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的一次调查发现,我国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的国内城市达183个,包括了大部分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次一级城市。不难看出,众多城市盲目贪大求全的心理背后,折射出我国城市建设中浮躁情绪和认识片差。

  什么叫国际大都市?除了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五星级酒店、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东西外,除了具有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舍我其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高度发展、主要制造业中心、国际性的港口贸易、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等等这些‘硬件”外,特别应该强调的是,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真正精神内核,是所在地居民“世界公民”角色意识的觉醒,“世界公民”身份的确认以及“世界公民”义务的担当。作为一个在国际大都市的市民,他的目光首先应该突破了狭隘的社区、城市概念,不仅是关心自己的国家,而是具有全球意识、世界情怀,把自己置于世界体系中来思考问题,对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以焦虑、关注和行动,积极履行作为一个“世界公民”的义务。

  “地球一小时”活动,由于其涉及的利益攸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益性,像一声集结号,得到了越来越来不同国藉公民的响应,全球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认识到,近两年来,在中国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海地、智利、土耳其等又相继发生地震,事实上真实的问题已不是地下,而是地上发生了什么,全球任何一个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一部《2012》更是把我们的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更多的人开始觉得,与其成天担心着“是否2012大家一起走”,倒真不如埋下头来,尽其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改变,大到关注与参与类似哥本哈根那样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会议,小到学些救助知识,节约一度电、一杯水。不仅仅是地震,还包括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还包括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这也正是“地球一小时”活动何以能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席卷全球的内生动力。“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毫无疑问,相对于偌大的“地球村”而言,每个城市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村民”。任何一座城市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品位、有影响力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在世界上享有地位和尊严,在人类文明中享有威望,就必须自觉地承担一个“世界公民”的担当。 “熄灯一小时”,对于众多城市而言,只是加入“世界公民”的一个开端!(绵阳日报社编委、评论部主任方发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