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合同能源管理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据耿勇介绍,该公司近期已和上海仁济医院签订了16台电梯的四年节能改造协议,就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将医院电梯改造为节能电梯,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
“医院不用出一分钱,我们则负责在医院的电梯上安装、调试设备。每个节能设备上都有一个电表,上面显示发的电量就是电梯改造之后节省的电量。其中,前面四年每年节约出来的电费就用于支付采购设备的成本。满四年之后,设备就归医院所有。”耿勇说。
他透露,这项谈判一共延续了长达三个月时间,最终才达成协议并于近期开始试点,“目前使用情况很不错,两个月后将反馈试点情况”。
但一次成功并不能掩盖整个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推进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国务院此次要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初衷。
崎岖的推广之路
据耿勇透露,该公司目前还在和国内几家大的电梯制造商谈合作,今后希望更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来推广这项技术。但在谈判过程中仍遭遇不小的阻力。
“首先,电梯制造商如果引入这项技术需要额外的成本和工序。如果此类电梯在销售时能够将这部分成本收回,则制造商自然没有异议,但问题是,国家目前尚未对这一市场有一个明确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需求上没有硬性要求,这导致电梯制造商没有动力去引入这项技术。”耿勇说。
不仅如此,其他节能领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耿勇透露,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他曾委托一位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内容就是涉及上海小区电梯的合同能源管理。
“通常,小区里的电梯属于公共电力设施,其所需电费从物业管理费中扣除,属于设备运行费范畴。在安装我们的设备前,这笔电费是不小的开支,但小区业主不愿花钱购买节能设备,因为节能之后受惠的是小区物业公司,不是业主。而物业公司通常也不愿意购买,一来没有这笔采购资金;二来,物业公司经常会更换,而此类设备无法搬移迁走。上述矛盾导致公共节能设备进小区变得非常困难。”耿勇说。
为此,他建议政府应先期对此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而节约出来的电量则可在环境能源交易所交易,“从长远来看,政府也可从能源节约中获益”。
事实上,耿勇所提到的问题在国内整个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普遍存在。由于这个行业内的企业规模大多偏小,融资成为首当其冲的难题。在项目运作之初,节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设备及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到后期才能回收收益。但当前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项目融资。
此外,在节能效益回收时,由于缺少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节能效果的评估也是一道难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