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两会的结束,天然气价格上涨预期进一步增强。这对众多还在接受“气荒”阵痛考验的气头化肥企业来说,无疑如“雪上加霜”。
天然气是生产合成氨、氮肥、复合肥等最经济合理的原材料。目前全国各地的企业对天然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据统计,我国气头化肥企业在全行业所占比例超过25%。但是,近来,众多气头化肥企业因天然气资源紧张、价格上涨压力大纷纷计划转向用煤作原料的生产路线。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的产能却明显过剩。记者了解到,2009年我国的化肥总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
原料不足、产能过剩尴尬局面背后的化肥业隐藏着什么?当前,我国的化肥业应该如何摆脱困局,走向更加合理有序的发展轨道?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贵州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赤天化集团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1.31元/股的价格公开增发约15000万股,募集12亿元资金,主要投入公司相关煤化工项目。
记者了解到,赤天化以气头尿素为主业,是我国最早引进的气头大化肥装置企业之一。由于天然气供应问题,公司几年前就开始策划进入煤化工领域,分别在贵州省福泉市和桐梓县成立了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金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煤制化肥业务。
天福化工项目建设已经完成,目前正处于试车阶段;金赤化工项目目前也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
令人费解的是,在大家普遍认为要靠天然气发展低经济的今天,赤天化看来却要“退缩”,而它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生产之困:
原料不足 开工受阻
去年因为“气荒” 原因,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化肥企业,如河北沧州大化、四川泸天化、河南中原大化、赤天化等多家企业,要么停产检修,要么维持在70%以下甚至50%左右低负荷生产。而在中小气头化肥企业中,有三成甚至因为气源难保供应,从2009年11月下旬开始就被迫停车,至今仍无法恢复生产。
云南华夏肥业公司副总经理秦春雨说:“2009年入冬以来,国内多家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因‘断气’停工,勉强开工的装置大多负荷也只能维持在30%—70%。”
拥有24亿资产的上市企业——沧州大化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化肥生产已经中断,公司也没有储备了。沧州大化近日发布年报称,2009年度该公司净利润下降59.68%,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停供天然气导致其尿素及硝酸生产装置停产。
分析人士指出,气荒也导致气头化肥的成本由1100元/吨上升至1500元/吨。原有的成本优势几乎消失殆尽。辽通化工日前发布年报称,200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5.07%,净利润同比减少49.04%。公司表示,2009年业绩下降主要受辽河化肥供气不足、三大化肥均进行设备大修等不利因素影响所致。
而根据各地政府在近日宣布的一则消息:由于天气寒冷供暖期将延长。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规划委员会专家曾兴球指出,未来3—5年天然气短缺的局面可能还将持续。这对气头化肥企业而言,无疑是“霜上再加霜”。
突围:
企业纷纷转战煤头化肥
为应对天然气紧缺以及未来天然气涨价的风险,除了赤天化,目前有不少化肥企业,如广西柳州化工、中原大化也正积极上马煤化工,计划对化肥装置原料路线进行改造,改成使用煤炭作原料生产化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