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从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内容,到会上会下代表委员谈论的焦点,“低碳经济”出尽风头,成为最抢眼的字眼。有关低碳的话题中,不乏真知灼见。
低碳生活不等于贫困
今年的“两会”一开始,低碳经济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热点:九三学社“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确定为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二号提案同样是关于推进低碳产业发展的。这恐怕在不少人的预料之外,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全球变暖的威胁日益严重,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那么,我们的低碳生活应该怎么过?
有人认为,低碳内需会制约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生产成本,导致经济滞步。“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低碳内需不等于贫困生活。”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刘晓庄反驳说,相反,低碳产品不仅可以帮助节省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的质量。刘晓庄举例,比较传统的白炽灯与先进的节能灯,低碳产品到底能带来什么就很清楚了。拉动低碳内需,实际也是限制高碳产业的无序竞争。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说,首先,公众需要全面了解低碳发展的概念、内容及责任,增加全社会对低碳发展的认同;其次,要扭转公众的消费方式,抑制奢侈浪费,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这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宣传,以及通过政策鼓励等手段来积极推动。
不应该“剃头挑子一头热”
代表委员们认为,低碳之路也可以说节能减排之路。那么,如何走好低碳之路?赖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把低碳发展与节能减排等有关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尽快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监测指标;重点实施能源结构调整、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建筑、公共交通、农村沼气化和陆地生态碳循环等重大行动计划;尽快整合完善已出台的能源、产业、金融、财政、税收及贸易等法律法规,制定清晰稳定的激励和约束政策,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若要制定低碳战略,仅聚焦低碳,这是不够的,也是不全的。”黄鸣认为,应该再加上节能减排降耗、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然后再加上能源替代,预防能源危机,国家能源安全等才行。
陈秋华说,政府做好引导,做好规划。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标准,要有所区分,要依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功能定位有所不同,如在一些水源林地区、生态保护区等地方,要以生态保护为考核指标,而不是以工业发展、GDP为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永庆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应该“剃头挑子一头热”,不用经济手段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仅靠政府的巨额补贴是不行的。他建议对高碳消费品课以重税,尽快促成低碳消费市场的形成。王永庆举了“1元节能灯”的例子:财政要在每盏灯的成本基础上至少补贴3元,全国每年灯具销售超过300亿支,如果财政全部补贴,则此一项每年就要多支出近千亿元。“这样的补贴力度如果延伸到更多的节能减排领域,将会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两会上递交了与碳税有关的提案。他认为,开征碳税——调动财税杠杆,用经济手段结合市场机制改革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刺激实现经济转型,是敲开低碳经济大门一块必需的制度建设敲门砖。 (记者 陈弘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