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学会孟宪淦:新能源领域民企优势何在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可再生能源学会孟宪淦:新能源领域民企优势何在
2010年03月15日 10:37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今年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了被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记者表示:“业界期待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这预示着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在2010年必将迎来一个新的跨越。”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GDP碳强度与2005年相比下降40%-45%的承诺。而在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向全世界作出了低碳减排承诺,并制定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增至15%的目标。

  孟宪淦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去年刚刚从秘书长位置上退下来。他认为,在低碳经济的整体架构下,国家将走向一个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生产与消费方式都要跟随发生一系列的根本变革。

  根据该规划原草案内容,2020年国内风电、太阳能光伏及核电运行的总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千瓦、2000万千瓦和8000万千瓦,比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分别提高了5倍、11倍和2倍。

  “规划目标的指向,实质上诠释了未来市场容量的大小。”孟宪淦说,“按照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的目标,再分解到风能、太阳能、核电、水能等领域,大体所占的比例是风能和太阳能3%-4%、核能4%、水能7%-8%。”

  值得关注的是,该规划讨论稿与此前的多项产业规划一样,主要内容涉及2009-2011年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而要实现2020年规划总目标,预计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以上。

  孟宪淦指出,在市场竞争的格局下,机会永远有,关键是看企业怎样去把握。而进入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领域,这是一个政府导向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与政策密切关联。有大政策出炉,产业就有大的推进;反之,则有小的推进。

  一项专项调查揭示,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在新能源领源或可再生能源领域出现了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方面,一批企业把此领域看成掘金发财的平台,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一批企业大举进入此领域,跑马圈地。

  “从整个产业举步观察,尚未发展到市场成熟阶段。事实上,这是一个大投资、高技术、大风险的产业,无疑必须进行全面的战略考量。像几年前投资太阳能电池、三年就可收回本钱的暴利阶段,现在早已不存在了。”孟宪淦分析。

  据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目前,以五大电力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风能领域,以尚德和皇明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太阳能领域,而生物质能领域国有、民营皆不占绝对优势。

  孟宪淦强调,今年国内风能领域将开始步入一个兼并整合的阶段,70多家国有设备制造企业,由数量转向规模,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500余家规模民企,尚不能稳坐光电市场,今年将受到国企更大的围剿积压。

  在国内,生物质能的开发一直无法展开大步,主要是制成乙醇、生物柴油的液化燃料受到采集、运输的瓶颈制约,麦秆、甜高粱、小桐子、冠果等散落在广阔的田间地头、分散在农村的千家万户,运营的成本不断趋高。

  孟宪淦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废物利用的环保项目将在今年列入当地农村发展计划中。与此同时,凭借机制灵活、运营快捷等优势,民企可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形成长远的利益链,由此打破当前生物质能转化所带来的成本高的瓶颈,后来居上。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并在产品或技术的自主创新上有大的突破,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

  孟宪淦告诫,进入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领域,掌握或嫁接最先进的技术最为关键。而搭建各种海外渠道,展开国际民间交流,与外资形成新商业伙伴,民营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记者周勇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