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低碳谨防步入误区 低碳概念含三个"不等式"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讨论低碳谨防步入误区 低碳概念含三个"不等式"
2010年03月12日 15:28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今年“两会”上,从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到会上会下委员谈论的焦点,“低碳经济”出尽风头,成为最抢眼的字眼。有关低碳的话题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这些观点,记者收集了有趣的三个低碳“不等式”,从中可以了解一下政协委员眼中的低碳。

  低碳内需≠贫困生活

  拉动内需和倡导低碳是时下两大经济热门话题,政协委员刘晓庄提出,中国应该积极拉动低碳内需。

  何谓低碳内需?刘晓庄解释,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物资消费能够满足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二是物资生产能够符合低碳产业模式;三是投资项目能够遵循低碳建设形式。也就是说,内需的内容应该规定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框架之内。

  有人认为,低碳内需会制约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生产成本,导致经济滞步。“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低碳内需不等于贫困生活。”刘晓庄反驳说,相反,低碳产品不仅可以帮助节省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的质量。

  刘晓庄举例,比如传统的白炽灯与先进的节能灯,低碳产品到底能带来什么就很清楚了。拉动低碳内需,实际也是限制高碳产业的无序竞争。

  成本最低≠碳排最优

  现代经济社会中,物流运输被认为是碳排放的大户。许多运输企业提出,我们“成本最低化设计”,可以使碳排放达到最优。政协委员李未明表示,传统的物流控制只是单纯地进行了“成本最低化设计”,这并不等同于碳排放最优化设计。

  因为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除了燃料这种刚性排放外,人工效率高低、调度是否得当都会影响碳排放。

  对于物流运输减少碳排放,许多人持这样的观点,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运输的使用成本,比如增加燃油税。李未明则不这么看,他表示,我国已经开征燃油税,但其过程历经了种种社会经济方面的艰难,大幅提高燃油税将增添社会风险成本。

  “碳减排,绝不能以牺牲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代价。”李未明说,如果我们能把货品的送递按所产生的碳排放大小,进行碳排放最优化设计,就有可能比单纯的复合燃料技术研发更有效地减少碳排放。

  李未明建议,中国应该独立自主地开展“国内物流运输碳排放最优化设计”科研计划,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情况下,开创碳减排新天地。

  发展低碳≠盲目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不应该“剃头挑子一头热”,不用经济手段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仅靠政府的巨额补贴是不行的。他建议对高碳消费品课以重税,尽快促成低碳消费市场的形成。

  王永庆委员举了“1元节能灯”的例子:财政要在每盏灯的成本基础上至少补贴3元,全国每年灯具销售超过300亿支,如果财政全部补贴,则此一项每年就要多支出近千亿元。“这样的补贴力度如果延伸到更多的节能减排领域,将会给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王委员认为,由于排放本身不计入成本,使得高排放产业相比节能技术具有天然的成本竞争力,在没有严厉惩罚措施的前提下,财政一味补贴节能产品,反而会刺激高碳产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等于变相鼓励了碳排放的增加。为此他建议采取绿色税费的方式,对高碳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类似“烟税”的惩罚性税费,同时让低碳消费享受低税费优惠政策,以经济手段促使企业自觉节能减排,促进低碳消费市场环境的形成。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