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石油巨头遇挑战 民营油企期待突围垄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国有石油巨头遇挑战 民营油企期待突围垄断
2010年03月11日 14:34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17分报道,竭力打破原油进口限制的民营石油企业与力图牢牢控制进口权的国有石油巨头终于在“两会”上遭遇,并展开近距离鏖战,围绕着原油进口和使用管制问题激烈辩论。

  全国工商联日前在提交给政协的提案中建议,允许部分非国营贸易的进口原油自由流通,允许合规的地方炼油企业进口自用原油。中国之声记者王恒昨晚发回的报道。

  王恒:全国工商联在“两会”上针对中石油、中石化的进口石油垄断权提出了议案,建议放开原油的进口限制,准许原油进口后在市场流通。现行的规定是,中石油、中石化系统外的企业,如果想进口原油必须拿到这两大巨头出具的证明才可以,这样一来,民营企业想得到进口油非常困难的,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两大集团一般都不会给别人出具证明。

  工商联现在的提议就是希望进口原油可以打破这种规定,将进口原油供应给地方上一些炼油企业进行自主加工和销售,当然这些炼油企业必须是正规合法的。

  全国工商联此前调研还发现,目前拥有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的22家企业当中,国营背景的占到半数以上,其中还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名下注册的公司。据统计2010年中国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配额是2530万吨,仅仅占到2009年进口总量的13%。截至2009年底,我国地方炼厂总数量共有95家,总炼油能力是9305万吨/每年。近期我国原油价格处于高位,递炼处于亏损,开工率不足30%,设备闲置严重。

  可见,此提案直指国内两大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的石油进口垄断权。面对全国工商联提案中涉及的要求相关部门取消“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加工,不得供应地方小厂”的规定,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大福昨晚在接受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时回应说:应继续坚持现有的原油贸易管制政策,确保国家石油安全。

  张大福:当然他们有提这个意见的权利,但我认为只是一家之言。我们从保护中国资源角度出发,从节能减排角度出发,认为一定要坚持国家的监管,维持现有的做法,保证国家资源能源的安全。

  显然,代表民营企业的全国工商联和两大石油巨头的态度可谓“针锋相对”。那么,只有原油贸易管制政策,才能确保国家石油安全吗?如果是,理由又是什么呢?

  张大福:假如把市场放开,很多经营单位都去做,就会造成国际市场上的无序竞争,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铁矿石进口,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管和控制,未来的原油进口也就是铁矿石进口的局面,这是其一。第二从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合理利用的角度来说,如果把进口企业放得很多,国家的监管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进口后的流向就难以控制。

  我们知道,国内仍然有很多地方小炼厂,这些小炼厂现在很活跃,尽管国家整顿小炼厂做了很久,现在仍然是打不死,地方的积极性很高。如果放开进口,进口的渠道多了,那么原油进口后很可能会流向小炼厂。小炼厂的技术水平、装备能力、节能减排的水平跟大炼厂相比,显然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能源消耗、排放等方面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所以我认为,这样是很不利的。我们基于这些考虑,希望国家能够坚持对原油进口的监管力度,保证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的安全,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中国石油(12.95,0.10,0.78%)和化工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在接受采访时说,“各利益集团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现在很难判断哪种建议更有利于石化产业的发展,也无法定性谁好谁坏。”“政府有关部门下一步会选择哪种措施,只能视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

  去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2亿吨,其中中石化集团原油进口量约占7成。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达到51.2%,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增至65%左右。目前,尽管我国原油进口量不断增大,但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仍不具备国际石油定价权。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国在成为石油进口大国后仍不能有效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呢?中国老百姓用油价格是贵还是便宜?如何破解国家石油安全与开放市场之间的关系呢?连线中国能源网副总裁韩晓平。

  主持人:是否取消“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加工”的规定已经是个老话题了,那么,为什么在今年两会上,我们才看到民营石油企业与国有石油巨头公开激辩?

  韩晓平:最近,一直在提一些垄断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特别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我想这是一个主要的诱因。民营企业、民营石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前所有的油都是靠两大公司来进口,也就造成民营企业在下游很难发展起来。

  事实上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消费者并没有因为两大公司垄断市场获得更多的好处。因为我们所有的油价也是按照国际最高油价定的,所以民营企业认为整个社会舆论、市场都在支持他们。最近,由于民营企业降价,也压迫两大公司不得不降价,所以这也对多元化的竞争创造一些很好的环境。所以大家觉得,可能还是市场化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问题。

  主持人:您认为引入竞争,放开市场,老百姓能获得多大实惠?

  韩晓平: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看到的能够带动、推动这次降价的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比如大量的民营企业在降价,大量的中外合资石油公司在降价,推升逼迫中石油、中石化不得不降价。我觉得,多元化的竞争是保证石油供应安全和给消费者带来最大实惠最好的格局。

  而且石油多元化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尝试。早在二次大战的时候,丘吉尔就提出保证石油安全就要多元化。我觉得,多元化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一个发展、保证石油安全的既定政策。

  主持人: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国家石油安全与开放市场之间的关系呢?

  韩晓平:实际上,开放才能带来安全,并非不开放就能带来安全,刚才的那位老总讲到这个问题,说会发生像铁矿石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这个不可能。因为石油市场和铁矿石是完全不同的,铁矿石在国际上主要由三家垄断,但是石油是非常多元化的。所以开放市场以后,有可能会降低整个油价采购成本。

  两大公司采购油,实际结果是我们的油价也是按照国际最高的来定。而且即便如此,他们买到的油也没有更便宜,因为在买油的过程中,他们驾驭期货的能力也不是特别强。所以往往多元化后,把市场放进一些鲶鱼来,对于两大公司提高其经营水平可能更有利。对于油价来说,去年最便宜的时候,33.5美元一桶,如果那个时候我们大量买入,整个油价水平就可以低一些。

  当然,节能减排和油价是两回事,我们希望即便多付的钱能够真正用在节能减排上。可是事实上,现在我们多付的钱反而推升了国际油价。现在国际上很多投机者在赌中国,就是中国买油多高的油价都去买,所以很多人就去投机。实际上,如果中国期货驾驭能力更强,国际投机就会相对减少,对于推升全球的油价也会有好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