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热发电亟待产业政策支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中国光热发电亟待产业政策支撑
2010年03月11日 09:5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不使用多晶硅,不通过薄膜电池,只要将太阳能聚集起来,加热工质,就可以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在目前中国多晶硅光伏产业普遍存在过剩隐忧的背景下,这样的思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光热发电——这一被称为可以“拯救地球”的新能源,能否在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的前提下,在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殊时间节点上,成为中国经济“绿色增长”的排头兵呢?

  那些曾经因为核心技术被掌握在外国人手中而摇头的悲观者现在可以大声说“YES”了:因为,一项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将实现这一梦想。

  “绿色”新能源的春天

  支撑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的最新佐证来自刚刚开幕的全国“两会”: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前,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召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工作启动暨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将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新能源将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这一消息,让包括光热发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骤然升温。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个为期10年的清洁能源计划已经起草完毕。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到1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将投资数十亿元,用于建设核电站、风电场、太阳能工厂,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等方面。

  中国官方智囊团测算说,今后10年中国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热情的背后是中国的能源需求。尽管作为主要能源的原煤产量增长了12.7%,海外石油、天然气甚至煤炭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的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以及电力供应,仍然不时出现紧张。

  在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30亿吨标准煤,能源供应紧张的现象并未好转。研究者预计,10年后这一规模将扩大到45亿吨标准煤。

  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国家能源局官员甚至乐观地希望,2050年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取代现在的煤炭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主力。

  根据重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官方将对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全额保障性收购。对新能源更为热切的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同意,太阳能光伏电站出售的电价,可以高出常规电价的3倍多。

  政策扶持,再加上高涨的投资热情,已使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光热发电的中国机遇

  尽管新能源种类繁多,但最清洁、最廉价、能量最持久的,其实就是每天悬浮在我们头顶的太阳的光热。这个养育了亿万人类和地球生物的巨大能源,却一直以来白白浪费着自己满腔的热情。

  据了解,我国太阳的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年接收太阳辐射的能量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如果合理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热能,每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一年可收集半吨多煤的热量。假如使用1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一年就可以收集相当于5吨煤以上的能量。

  有专家认为:“200万千瓦的太阳能热力机组,每年将会帮地球减少1500万吨二氧化碳,等于种了1280万亩的森林,也等于为地球减少了290万辆汽车!”

  遗憾的是,光伏发电在我国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而其孪生兄弟光热发电却还基本上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中国乃至亚洲尚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太阳能热发电厂。

  中国太阳能热发电的现状投射出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西班牙、美国等国太阳能发电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时,中国尚未确立太阳能热发电的战略地位,补贴政策付诸阙如,技术研发投入滞后,这令不少业内专家忧心如焚。

  但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对不足,也让中国的光热发电市场具备了巨大机遇。

  突破“绿色能源”技术障碍

  太阳能发电分为太阳能聚热发电(CSP)和太阳能光伏发电(PV),在当前全世界太阳能规模发电中,太阳能聚热发电(CSP)占92.7%,太阳能光伏发电(PV)不足7%。

  太阳能聚热发电(CSP)根据聚热方式分为四种,主要包括:槽式线聚焦系统、塔式聚焦系统、反射菲涅尔聚焦系统以及碟式聚焦系统。在这些技术中,唯有槽式太阳能聚热发电已被证明是完全可以与一次能源相竞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2009年统计,目前在全世界运行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占整个太阳能聚热发电(CSP)装置的88%,占在建项目的97.5%。在未来10年即到2020年,全世界CSP规模将达到24GW,其中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欧盟即将在非洲建立的DII项目,总投资达4000亿欧元,仍将采用成熟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正成为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热点。翻开世界太阳能热发电版图可以发现,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站遍布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阿联酋、印度、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等国家。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商业化太阳能热塔式发电站是西班牙PS10,装机容量为11MWe,在建的最大太阳能热塔式发电站是西班牙PS20,装机容量为20MWe。2007、2008两年,世界上太阳能热发电的在建装机容量是2007年之前20年的8倍。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据美国能源部估计,跨越内华达州、犹他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莫哈韦沙漠,面积达62平方英里(160平方公里)的一片地区吸收的阳光足以向整个国家供电。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推进立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使之成为莫哈韦沙伯太阳能发电的狂热支持者。2009年11月,他曾要求到2020年国家能源中至少应该有33%来自可再生能源。

  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就曾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方面做过单元性试验研究。当时,由于其涉及多学科的技术问题,难以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阻碍了太阳能热发电的进程。目前,中国内地较大规模的光热发电项目极少,多数仍处于试验阶段。

  但这一制约中国人实现“绿色能源”梦想的阻碍终于被打破了:北京中航通用通用设备有限公司(后简称“中航通用”)历时一年半,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可工程化成套设备研制成功了。他们通过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实现了曲面聚光镜从技术到生产的完全国产化、采用了成本低廉的对日跟踪驱动系统和具有强化换热功能的线聚焦强化集热管系统的零的突破,大大降低了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

  光伏发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材料,我国基本依赖进口。现在,最具潜力的太阳能发电成本依然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约是火电的10倍。据中航通用副总经理张志明介绍,利用国产设备建造一个50MW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聚光阵列的设备投资预计10亿元人民币(含土地成本),单位设备投资在1.5万元/KW左右。而光伏发电相应则需20多亿和4万元/KW左右。可见,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在我国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性价比最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和乐观。

  针对太阳能存在的日照强弱不稳定等因素,中航通用采用蓄热装置贮存多余热能。在热能不足时,可通过蓄热装置释放热能,使晚上也可发电。另外,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可与传统发电方式交替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技术的突围预示着中国光热发电的产业规模化春天已经来临。

  光热发电的产业化瓶颈

  解决了技术壁垒问题,光热发电就进入了产业化加速发展期。但这样的道路并不平坦,还需要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达成共识,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瓶颈,才可以真正散发出光热发电自身的强大能量。

  在近日由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能源专家委)召开的太阳能发电研讨会上,数十名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电最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尚在政策、技术以及市场等诸多方面存在发展的障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思强说,“破除发展的瓶颈,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获得最为光明的前景。”

  能源专家委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说:“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如同有‘阳光’就有‘影子’一样,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发展中还会面临许多挑战。”

  比如,缺乏明确的光伏和光热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建立行业公共研究与测试认证平台;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成套设备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完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审批程序和电价核准程序不明确;在并网以及规模化推广方面仍有很大阻力;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尚不完善,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等。

  许洪华强调,“我们的科研投入及技术积累不足,尚未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太阳能热发电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绿色金矿”尚须政策助力

  目前,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国外公司已经嗅到了这样的巨大商机,他们纷纷在中国寻求自己的合作伙伴,抢滩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市场,中国第一个1MW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有望建成并网。

  显然,在经济性上变得更具吸引力的太阳能热发电有望成为未来电力市场上支柱性的能源形式之一。但是在起步阶段,这一新兴行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将首先取决于政府视其为战略性产业而出台的补贴政策,其次要靠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发展提高持续降低成本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也将新能源列在未来大力发展产业的首要位置。目前国家发改委的思路是,在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等领域,选择具备突破条件的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

  目前中国太阳能热发电项目主要由科技部支持,进行自主技术的研发和示范电站建设。按照有关计划路线图,预计在2010年我国建成1MW实验电站及研究基地,证实技术可行性后,逐步在2015年建设10~100MW示范电站,2020年建成荒漠地区100~1000MW的商业实用电站。如上述路线图顺利实施,预计2020年后可开始规模化建设。

  清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杰认为,国家关于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有通盘考虑的,在这种考虑中,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已经很明确,这意味着未来其可能得到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更多支持。

  太阳能发电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极力推广,但是目前价格仍然偏高很多,所以没有政府补贴是很难推广开的。

  对于太阳能发电,西方国家一般给予税收减免,以及不同额度的一次性补贴,最重要的是对于并网用户,用不完的电力可以返回卖给电力公司,这个电费回卖的价格是普通用户电价的3-5倍。

  一些专家认为,太阳能热发电要成为“主导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尽快公布新能源振兴规划;其次,要尽早出台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电价政策;最后,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

  “尽管我国光伏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猛,但目前整体尚处于幼苗期。”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产业,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呵护中做大做强,做成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郑瑞澄认为,太阳能光热产品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产品与建筑的结合、集中设计、集中使用、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的推广等工作都需要政策来支持。

  中国能源研究会鲍云樵则认为,政府如果能够引导这些企业发展新能源,在政策导向、税收等方面给新能源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就能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显然,突破了技术障碍的中国光热发电新能源只有在政策助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化推广,最终让光热这座“绿色金矿”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拯救者”的新角色。 (郑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