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能源战略中石油、壳牌200亿购澳最大煤层气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布局新能源战略中石油、壳牌200亿购澳最大煤层气商
2010年03月09日 07:5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00857.HK;601857.SH)将联手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收购已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澳最大煤层气生产商ArrowEnergyLtd。

  3月8日,中石油董事会秘书局一位管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上述交易正在进行中,但是,该人士拒绝披露进一步的交易细节。

  Arrow股票昨日(3月8日)也暂停交易。该公司发布声明称,已收到中石油和壳牌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竞标报价。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石油新能源战略中,煤层气是其重要主攻方向之一。目前,国内煤层气开采已经达到商业性开采规模,此时正是抢占资源,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时机。

  交易刚起步

  Arrow昨日声明称,已收到了壳牌及中石油共同拥有的子公司ShellEnergyHoldingsAustralia收购报价。这份报价的总价超过33亿澳元

  (约合202亿人民币)。

  根据壳牌与中石油的收购方案,Arrow股东将获得每股4.45澳元的现金,收购方还提议1股Arrow现有股票可兑换1股包含Arrow国际业务的新实体的股票。但其收购对象不包括后者的国际资产。

  按照Arrow目前7.33亿股流通股计算,每股4.45澳元的报价将使这桩收购交易所涉及的现金规模达到约33亿澳元。

  “我们目前对此交易不做什么评论,”中石油董事会秘书局管理人士说道,“今天(3月9日)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消息对外披露。”

  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昨日在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上述交易只是刚开始,属前期阶段,没有交易完成的时间表。壳牌公司的声明也表示,此次商讨可能会达成交易,也可能不会。

  获澳府审批障碍不大?

  此次的竞购报价比Arrow上周五收盘价3.48澳元溢价28%,但低于该股1月份高点4.58澳元。昨日停牌前Arrow股价早盘飙升,上涨44%,至5.00澳元。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一位专家认为,Arrow是一家澳大利亚的公司,该公司的煤层气开采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收购应该是为了获取和控制更多煤层气和天然气资源,煤层气开采后也可以液化,运回到国内销售。现阶段,国内的中石化、中联煤、中煤集团都开始涉足煤层气业务,纷纷在国内抢占区块。

  多种因素促成了壳牌与中石油发起收购的决定。自2009年8月份以来,Arrow股价已经累计下跌25%,这使得该公司的估值优势得以显现。另外,Arrow最近一段时间增加了资源储备,并且计划收购昆士兰地区Fisherman’sLanding天然气项目100%的股权,这对于潜在买家的吸引力提高。

  考虑到澳大利亚政府在中国公司收购澳大利亚资源类企业方面持有谨慎立场,Arrow董事会目前建议股东不要就该提议采取行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收购并不是中石油全资收购,而是联合壳牌一起行动,相对来说通过澳大利亚政府审批可能性较大。

  布局煤层气战略

  目前,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开展,我国煤层气也将进入商业性开采规模。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我国对煤层气开采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煤层气的价格可以由企业自主确定,煤层气已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

  “现在煤层气开采技术已获突破,成本进一步降低,而国际原油价格还有上涨趋势,具有大规模开采的经济性,”上述市场人士说,“相对于其他一些新能源,作为非常规能源的煤层气具有现实的开采性。”

  正是这个原因,煤层气的开发已经上升到中石油集团战略层面,2月23日中石油新能源业务发展规划出台。集团总经理蒋洁敏指出,在新能源战略上中石油将重点发展与主营业务相近的煤层气等新能源。

  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喻宝才也在“两会”上透露,去年中石油已具备6亿立方米煤层气的产能,随着技术成熟程度的逐步提高,今年煤层气的产能还会增加。

  2009年,中石油沁水煤层气田首次实现商业化运营,每天60多万立方米的煤层气开始进入增压站并入西气东输主管网。其鄂东煤层气田韩城、三交和大宁—吉县三个区块勘探基本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145亿立方米,是我国继沁水盆地后发现的又一个整装探明的千亿立方米大型煤层气田。

  中石油计划,到2015年实现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年产量达到40亿立方米以上。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底,我国煤层气探明储量达1700亿立方米,较2005年高出70%。我国目前煤层气年产能达25亿立方米,实际年产量为7亿立方米。 (喻春来)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