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纸”“环保袋”“公交出行”“网络会面”……今年两会期间,低碳不仅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些代表委员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低碳理念。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低碳既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更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和实践。因此,急需建立低碳社会管理机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已成经济发展“指南针”
要实现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的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40%-45%的目标,能源领域是否低碳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增加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据他介绍,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8%左右,离目标还有一半。预计今后10年,我国水能、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将得到大幅度发展。
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引下,我国一些企业也开始推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作为亚洲最大发电企业、中国华能集团致力于开发“绿色”煤电技术。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透露,去年在天津开工建设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示范电站今年将进入施工高峰期,年底将完成设备安装,“这项技术代表了清洁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过程中也处处能看到低碳的“身影”。极重灾区什邡市在重建过程中,拒绝了一批高耗能的工业项目;重灾区广元市更是提出了“低碳重建”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强化节能减排。
“灾后重建需要产业支撑,但不能盲目地引进项目。发展低碳经济才有优势,可以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委书记罗强说。
不容忽视的生活“碳排放”
代表委员认为,虽然我国已在经济领域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科技进步,但要最终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碳减排”目标,更需要从平时生活中“抠”出碳来。
“低碳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改变现有不合理生活方式,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最近在一次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发出了“低碳生活”的倡导。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在两会期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7吨,但一名城市白领,即使只有40㎡居住面积,开1.6升汽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高达2611吨。“少用100度电,就能少排放78.5千克二氧化碳;自驾车消耗100公升汽油,就得多排放270千克二氧化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