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助推,新能源汽车或
将走出“概念”
除了技术瓶颈外,电池成本、电力供应、电动车标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一位汽车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力70%以上由煤产生,并不环保;电动车标准没有发布,使得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依据,并且涉及面广,推广慢;电池成本高,整车使用维护成本高;电池所用磷酸铁锂等材料无法降解,废弃电池造成二次污染。“在核聚变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低碳发电技术成熟之前,电动汽车只是把污染的排放转移到了发电厂而已,而且生产电池所产生的污染同样不小。”
诸多不利因素使得一些车企观望情绪有所显现。此前,比亚迪一直对外宣称要在2010年实现电动车的普及,据比亚迪汽车公关经理徐安介绍,比亚迪2010年的电动车总体思路,依旧需要等待国家政策的落实以及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才能推进。“2010年实现电动车大规模普及依旧不确定,我们眼下要做的是,依旧在准备中等待。”此外,汽车企业大多将建设充电站的投资寄希望于政府主导、引入社会资金,而不愿自己掏腰包、承担投资风险。
虽然如此,各种迹象仍然表明,在电动汽车整车制造厂、零部件供应商、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商(电网、充电站)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2010年,新能源汽车或将走出概念。
新能源汽车推进产业化的步伐正在加快。2009年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试点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
国家电网将于2010年年底前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75个电动车充电站。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日前也表示,将把现有面积较大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并逐渐扩展到全市范围。
还有消息称,今年3月份将公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将确定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式以及对普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给予补贴。这两方面一直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这些消息透露出的积极信号表明,新能源汽车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化阶段,已开始进入实质产业化阶段,相关企业的发展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而补贴政策的出台,也将降低消费者使用门槛,提高购买的积极性,为新能源汽车打开市场空间。 (南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