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凝聚共识 32专家学者聚首羊城论剑垃圾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 为何宜以焚烧为主?
——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专家咨询会侧记
南国早春二月,羊城寒意消融。
前昨两日,广州大厦会议厅内,一场又一场高端讨论热烈展开,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大家每天生活中都会产生的垃圾。应广州市政府的邀请,3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聚首论剑,围绕“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广州市应采取何种方式处理生活垃圾”以及“如何加强对垃圾处理的环保监管”等议题建言献策。
尊重权威而不迷信权威,发扬民主同时强调集中,包容各界智慧更相信一线科学实践。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专家组最终形成了专家咨询意见:
“应优先考虑家庭有害垃圾的分类,并尽量减少垃圾中的水分,尽可能推动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的管理。” (下转A7版)
(上接A1版)“针对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状况,加快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是紧迫的,也是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收集是相互补充的、并不矛盾。”
“要增加监管的透明度,建立公众参与、公开监督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探索公众参与垃圾处理过程的监督体制。”
……
近2000字的意见由全体专家讨论,每段都历经反复修改,最终得以呈现在决策者和广大市民面前。
现阶段该烧还是埋?
在去年以来关于垃圾处理的争论中,身处其中的各路专家也纷纷被外界贴上了“主烧派”和“反烧派”的标签。
“没有什么‘反烧派’,我也不反对焚烧。”中国环科院退休研究员赵章元在会上说,自己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垃圾的,但是研究的是环境保护,当前生态危机来势汹汹,作为潜在的污染源,垃圾处理应该上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垃圾焚烧关键是烧什么?他并不主张焚烧混合垃圾,而要先把餐厨垃圾、电池等有害垃圾和塑料分类回收处理后,剩余的垃圾才可以进行焚烧。在没有经过有效回收利用前,可以考虑采用高温水解、等离子技术和耗氧发酵等技术处理生活垃圾。
这些技术现阶段可行吗?“高温水解实际上是一种伪技术,因为其违反热量平衡的基本定律。不说噪声污染,锅炉内产生的水蒸气又会变成污水。”北京大学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深圳)主任刘阳生以实情说话,他曾经检测过此类项目,最终产生的污水成分比垃圾还要复杂。耗氧发酵等生物技术产生的肥料目前也不成熟,而高温等离子分解技术原用于航天,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把垃圾分割到几毫米再进行分解,暂时不具备实操性。
卫生填埋、焚烧和生化堆肥,是大多数与会专家公认的三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留法归国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廖利在会上介绍,因为民族性格较为自由奔放,法国推行垃圾分类多年成效甚微,目前30%的垃圾采用焚烧处理,约5成采用填埋处理,以园林垃圾为主的1成垃圾采用生化堆肥方式。填埋或者焚烧是世界发达国家主流选择,填或烧则取决于土地资源。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艳华以数字说话,根据模型测算,如果全部采用填埋模式,广州在2015年、2020年、2025年分别需要用地约2979亩、6123亩和9327亩,将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采用经济学的价值补偿标准计算,填埋的成本约为22.5亿元~45亿元,焚烧为18~25亿元。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开发了不少小规模的焚烧炉,但都存在配套不足的问题。现在国内的垃圾焚烧技术已经比较先进,珠三角也有这样的条件发展。”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白庆中认为,广州发展垃圾焚烧不可避免,但需要在规划时把从化、花都、番禺、增城等纳入全市范围通盘考虑。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文阳则表示,根据其在德国等地观察比较,我国目前引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包括烟气净化技术在内,基本上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并不是淘汰技术,值得推广。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则从全球变暖的视角解读垃圾处理方式之争。他说,目前的垃圾填埋场工艺导致产生了大量甲烷,即将成为我国又一大温室气体产生源,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发,选择垃圾焚烧较为合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