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俗话说:有钱没钱,大方过年。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的井喷时段。
传统春节中的一些习俗,如燃放鞭炮、大吃大喝等,都与低碳生活相悖。然而,在今年的春节,身处各地的本报记者发现,随着“低碳生活”的倡导,虎年的春节有了新的气象。
在江苏省如东县城,住在城乡结合部、不懂“低碳”含义的季润芝,他惜物惜时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其实就蕴含着很多绿色健康生活的养生之道。
在江西省樟树市吴城乡,记者发现周围的村子换节能灯已成风尚,而在新余,随着龙头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当地已经培育出一个产业链条长、产业规模大、节能环保的光伏产业体系。
在四川成都,川大毕业生皓清看准低碳经济的“钱途”,“下海”开了一个小店,专门销售安装LED灯。
在湖北武汉,记者发现今年春节“绿色年货”最受宠。一些“低碳族”买些绿色植物当年货。
每年的春节,据统计都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这可能算是每年一次最大的集中碳排放。今年的春节,记者发现很多身边的亲朋好友,选择留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异乡过年,节俭过年。
在一些知名网站,环保人士提出些倡议,如假期中少浪费0.5千克粮食,可节能约0.18千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0.47千克;少喝一瓶啤酒,可减排二氧化碳0.2公斤,还可以避免酒后驾驶;减少使用1千克包装纸,可节能约1.3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5千克等。用数字量化低碳,更真切,也更有现实意义。
在节能与环保的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如何把春节的热闹与节能减排协调起来,使春节体现绿色、低碳的时代要求,过一个低碳年、环保年、文明年,确实很有现实意义。但是如何做到低碳,又不是件容易的事。低碳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要贯彻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就让我们的记者,展开探亲访友路途中的新闻视角,带您看看低碳是在怎样的点滴里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