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中我们曾谈到,因为地理状况和历史发展原因,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和生产力呈逆向分布局势。能源蕴藏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2/3以上煤炭资源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和陕西一带。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资源却十分匮乏。这次我们又对如何调整优化电力能源运输及产业结构作了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我国装机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一,但缺电早成常态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电力建设步伐,每年的新增发电机组都接近1亿千瓦。到去年底,我国的总装机容量已经突破8.7亿千瓦,按照这样的速度,用不了几年我国可能就会赶上美国,装机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但是,在我国巨大的装机规模中,火电占到70%以上,而且我国的资源和经济布局又很特殊,资源多在西部,用电负荷集中在东部。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就不得不把西部的煤炭长距离运输到东部去发电。缺电的华东和华中地区,就均属于能源资源匮乏而能源需求较大,需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煤炭的地区。
煤炭的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大大加重了运输压力。以煤炭主产区的晋陕蒙宁新地区为例,2008年当地煤炭产量13.8亿吨,而调出煤炭高达7.5—8亿吨。因此,大秦、朔黄、石太、邯济、太焦、陇海、黔桂等主要煤炭运输线路的运力高度饱和,利用率连年达到或接近100%。而且长距离煤炭运输还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
从去年10月下半月到11月,北方大雪造成河北、山西等煤炭产地交通不畅。进入12月份,秦皇岛港口煤炭“入少出多”,存煤快速下降,截至12月25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下降到510万吨,煤炭供应更趋紧张。
在此严峻形势下,华东、华中等省即便有足够的电厂,也会饱受电煤运输之困扰,甚至会出现电厂“无米下锅”的局面。这么多电厂存在“燃煤之急”,加上冬季又是水电发电的低谷,缺电就很容易成为这些地区的常态。
- 转变思路:改长距离运煤为长距离输电,“让煤从空中走”
要想改变上述地区重复出现的缺电局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打开交通瓶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转变思路,改长距离运煤为长距离输电,实现输煤、输电并举。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交通运输的瓶颈有所缓解。但是,单单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不够。我国这 年由于电煤供应紧张而导致的缺电往往都叠加有灾难气候的影响。2008年的冰雪灾害和2009年的低温大雪,都出现了运输的梗阻。因此单单提高运输能力不仅不现实,而且很难根本解决问题。此外,输煤多属于消耗“高级资源”去运输“低级资源”,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浪费。为了获利,许多汽运司机不惜超载超限,不仅严重损坏路面,更频频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如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转变思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是变运煤为输电,“让煤从空中走”。随着技术攻关特别是试验网的建设,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起来,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技术瓶颈逐步解开,我国去年初投运的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安全运行一年,已经累计输送电量达90亿千瓦时,折合成煤炭,相当于运输了440万吨煤炭。
在铁路货种中,石油、工业机械、日用电器等货物的单位运价比电煤要高很多。外贸航运的运价与效益也高于抢运电煤。但是为了社会责任,企业不得不把有限的运力分配给输煤,其它货种只好选择性价比较低的运输方式。如此恶性循环,不仅减少了运输企业收益,也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