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支撑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和健康发展的决定性资源,然而日益庞大的能源需求、极为脆弱的能源供应以及发展滞后的能源安全政策保障体系却对中国能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方面,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7 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占全球一半。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运用多地区投入产出的能源需求情景分析模型, 考虑中国影响能源需求的各种主要因素,预测了中国2020 年的能源需求。结果表明,2020 年中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28.88亿-38.80 亿吨标准煤, 届时原煤缺口约为3.21亿-11.74 亿吨,石油和天然气均有巨大的缺口。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对经济安全形成严峻挑战。近期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净进口原油1.99亿吨。据此测算,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约为51.3%,已经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作为一个经济规模还在增强的新兴大国,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将不断上升,据2009年年中发布的《能源蓝皮书》预测,10年后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在缺乏国际定价权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源安全也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事实上,能源安全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 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分配格局等多层次的战略性问题。因此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能源安全政策框架。尽管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并非完全缺失相关的能源安全政策和措施,比如,我国已经提出了“能源供应多元化”、“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走出去战略”、“战略石油储备”以及“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草案(2004~2020)”等,但从具体操作层面看,这些政策仅是纲要性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方针,不仅政策内容和重点比较模糊,而且大多缺乏政策目标的量化指标。特别是政策工具即具体策略、措施、手段和途径的缺失,使得上述能源安全政策总体上不能成为一项综合性和完整性的框架体系,这也是能源安全保障战略不能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
从能源安全政策框架涵盖的范围来讲,能源安全政策构建必须是综合、长期、稳定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工具必须统筹建构,兼顾国内和国外政策以及全球、地区与国别政策的统一与协调;政策构建必须是综合的,即应该涵盖产业与投资、市场与供求、供应多元化、节能与能源替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投资与贸易、能源外交、能源战略储备等等广泛内容。特别是金融危机中中国已经意识到能源供应与价格稳定是我国能源安全政策构建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国能源供应系统要从主要依靠本国资源的能源和矿产供应系统,逐步转变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面向全球的能源和资源供应系统,并围绕这一战略构建展开能源外交,多元发展,协同保障,进而获取更多的能源主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茉楠)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