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5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运营 票价还是1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长春5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运营 票价还是1元
2010年02月02日 14:45 来源:长春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市领导为新车上线剪彩。李天摄 图片来源:长春晚报
新车内室很豪华。李天摄 图片来源:长春晚报
新上线的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李天摄 图片来源:长春晚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这次换的新车可真宽敞,车厢顶部还安装了空调,座椅上都直接带着棉垫。以后不用再担心冬季寒冷问题,也不用担心上下班拥挤了。”1日上午,乘客李女士刚登上6路公交车,就对新车的配置赞不绝口。当日,由一汽客车生产的50辆气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正式上线运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崔杰等领导为新车上线剪彩。

  新车节约率在31%左右

  当日上午,我市混合动力公交车上线暨一汽客车有限公司交车仪式在市政府东门举行,50辆新能源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一汽客车为我市生产的新能源公交车,为12米长的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经过检测,技术人员发现新车与目前同等公交车相比,节约成本率在31%左右。5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同时上线运营,在国内也属先例,这标志着我市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率先迈出重要的一步。

  考虑我市冬季较为寒冷等因素,此次一汽客车为我市制造的50辆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上,全部安装了冷暖空调。上线后,新能源公交车必将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驶中几乎没有噪音

  随后,记者搭乘了一辆正要发车的新能源气电混合动力车,看到新车不仅宽敞、明亮、整洁,车内设备设施也一应俱全,空调安置在车厢中间部位,便于冷气和热气扩散。车厢内共有35个座位,每个上面都安了厚厚的棉垫,坐上去非常舒适。如果将车内空调打开,乘坐新能源气电混合动力车就跟乘坐私家轿车一样,出行成为了一种高雅的享受。另外,在行驶的十多分钟时间内,记者几乎听不到一点儿噪音,整个乘车过程都非常安静。

  乘客李女士说,她几乎每天都乘坐6路公交车上下班,去年就听说人民大街部分公交线路要更换新能源车,如今终于盼到了换车的一天。没想到新车不仅节能,舒适程度和基础设施上也更加先进,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上下班人多挨挤了。

  单车最多载130名乘客

  据一汽客车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种新能源公交车最大承载人数达130多人,造价超过了100万元,车辆使用的是混合动力,运行起来无噪音。

  据长春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1月19日,一汽集团公司开始为我市投产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还会陆续上线100台新能源公交车,主要应用在人民大街沿线,主要以6路等主要公交线路为更换对象。此次交付使用的新能源公交车,实现了一汽集团公司气电混合动力客车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首次批量上线。到2012年,我市新年能源公交车将达到近千辆。

  从2001年起,一汽集团公司就开始进行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历经近十年时间,前后经过功能样车、性能样车、产品样车等三轮样车开发,最终形成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总成、电控发动机系统、AMT系统为核心的自主科技,其混合动力客车技术在国内新能源客车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我市燃气资源丰富,公交加气站多的特点,一汽集团公司专门开发研制了解放牌CA6120URH2气电混合动力车。

  票价还是1元钱

  “公交车里有空调,这在长春公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这些公交的票价也不变,仍然是1元钱。”长春公交集团总经理崔树森说,这些带有空调的公交车造价虽然不低,但考虑到市民出行成本,长春公交集团决定车票不涨价,仍然维持原来的1元钱票价,同时还可以使用公交IC卡乘车。按照计划,首批投入使用的50辆新能源公交车首先会应用在人民大街沿线的6路、66路以及306路。今年年底前,还会陆续有新车上线,这种新能源公交车也会陆续推广。

  2008年的奥运期间,曾有10辆新能源公交车在北京试用过,并取得令人满意的运行效果。一汽混合动力客车还在大连、昆明成功示范运行,技术较为成熟。不同的是,其他城市的新能源公交车大多为油电混合动力,而我市选择的则是气电混合动力。相对来讲,排放量更小,更环保,是一汽集团公司专为我市研制的,绝对是国内首发。(记者 杨光)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