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人员素质和腐败现象等原因,环评没能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
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发展速度,也是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中国产经新闻》:面对国内的要求,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推进?
夏堃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的调整,限制高碳经济模式下生产出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力发展低碳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
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审查和管理,坚决打击环评中的腐败现象,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排污收费制度要改进,罚款只有超过采取防治措施的代价的情况下,这一措施才会有效。
扩大“区域限批”措施的范围,即在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停止批准新建增加污染排放量的项目,包括能达标排放的污染项目,直到这一地区有了环境容量为止。如果因为这些措施而降低GDP的发展速度,也在所不惜。
节能减排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中国产经新闻》: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您如何看待减排目标对中国的影响?
夏堃堡:温家宝总理和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都表示,中国要完成40%-45%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是一个挑战。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高。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矛盾,但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又是完全一致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粗放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有利于促使我国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机遇。
《中国产经新闻》: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中国政府提出自主减排,表明中国不再需要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说法对吗?
夏堃堡:不对。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所有发展中国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中国所作出的减排承诺,并不表明我国放弃接受发达国家向我国提供资金应对气候变化的权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有义务向我国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以及以优惠和减让性条件向我国提供技术。(记者 晏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