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1月12日对外确认,中国已取消有关“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的规定”。这意味着,在经过5年的“培育期”后,中国风电设备商产业将步入竞争白热化的阶段。
“短期内势必会对国内风电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缺乏技术创新、产品相对落后的企业来讲,特许权的取消意味着它们将直接面对外资风电巨头的冲击。”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自此以后,国外大型风电巨头们将长驱直入,而中国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史立山称,取消该项条款,是应欧美企业及政府要求,体现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公平竞争;也是从风电制造业自身发展考虑。
自2005年5月起,中国正式要求风电特许权项目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这对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近年来连续翻番起了关键作用。数据显示,到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近800万千瓦,截至今年底风电装机总量将达2000万千瓦,位于世界前列。
不过风电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产能过热问题也暴露无遗。据了解,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在整机市场与叶片市场均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
长远看,特许权的取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将使得落后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缓解我国的风电设备企业严重盲目跟风的现状,客观上对国内风电设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一大促进。”姜谦认为。
这也与此前多部委联合发布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意见中,要求提高风电设备行业准入门槛的政策一脉相承。
既然中国政府有意“引狼入室”,这对垂涎中国市场的外企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公司方面表示,“国产化率70%政策的取消,对那些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风电设备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及合资企业的风机占新增份额76%之多,累计市场份额62%。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这三大巨头占有中国55% 的市场。
“随着国外企业的大举进场,中资独大的局面将改变。”姜谦告诉记者,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葛美萨、通用电气、印度苏司兰等全球前几位风力发电设备供应商极具竞争力,并且这些企业早已在中国布局。尤其是丹麦维斯塔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中国,部分在华产品国产化率高达90%,此前在天津还成立了研发中心。
还有分析师指出,一旦保护政策取消,那些掌握着较高研发技术或零部件制造能力极强的小规模风电外资公司也将会有机会在华试水。
“研发能力不足,正是大多数中国风电设备厂商的致命弱点。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到国外进口。”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鲍云樵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未来,70多家的风电设备制造商,至少会有20~30家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不是被大企业兼并就是自动退市。”姜谦告诉记者,这也符合政府对风电产业的设想,在3到5年内,培育几家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未来,无论竞争来自海外还是国内,新一轮的技术、价格竞争将在所难免。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竞争的直接结果是价格下降,在符合一定标准的情况下,当然成本越低越好,这也是中国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记者 晏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