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电负荷创新高 “燃煤”之急如何化解?(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上海用电负荷创新高 “燃煤”之急如何化解?(2)
2010年01月15日 16:19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两天,四十来岁的广州籍水手黄锦裕在“安平2号”值班。一周前在天津港扫雪,他曾出过力。“海上工作就是这样,只要能保证这些货尽快送到就好。”踩着甲板上一地碎煤屑,黄锦裕若无其事地说。

  一顶旧棉帽把他大半个脑袋裹得严严实实,上唇的胡须裸露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货船起航前,遭遇重重困难;航行途中,气候多变,风浪大,一路艰辛,可想而知。金义松说:“满载回航一般顺风,船载重量也较大;反而是空船逆风北上时,更难操控。”

  送煤入库 争分夺秒

  历经约3天奔波,1月12日中午,“安平2号”顺利抵达漕泾电厂货船码头。

  货船靠岸后不久,下午2时,漕泾电厂一期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工程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行。它是上海第三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单机发电能力居全市之首。以昨晚全市最高用电负荷2034.5万千瓦为例,其中近1/20的耗电量,满负荷运行的1号发电机组有能力独揽。

  这无疑缓解了上海及华东地区的电力紧张,但对供应本就不富裕的电煤而言,又多了个需求大户。“1号机组每天耗煤8000到9000吨,等2号机组下月投产,耗煤总量还要翻一番。”漕泾电厂负责人邢连中介绍。

  货船停靠码头,电煤迎来此次“长途旅行”的终点——发电厂负责卸货、接收,用2公里多长的皮带,将煤送入全市首个全封闭圆形储煤场。与传统的开放式长方形煤场相比,其煤尘和黑水污染更少。

  漕泾电厂卸货时遇到一些小麻烦——由于煤源供应吃紧,一船3.5万吨电煤中,有些原煤个头过大,导致转运设备轻微受损,影响了卸煤进度。“我们一定想办法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只要能今天卸完,就不拖到明天,好让货船及早赶运下一批货。”身为电煤“享用者”的发电厂,“保电煤”那根弦,也始终紧绷着。

  【焦点关注】走向市场,煤电期待握手言和

  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持续降低,湖北、湖南、江西等多地电煤告急,拉闸限电。背后原因众多,如大雪低温,煤电需求量增大;电煤生产相对不足;运力紧张;能源结构不合理……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根本原因在于煤电价格机制没理顺。

  煤与电,在业内被形象地称为“市场煤、计划电”。近年来,由于电煤逐步与市场接轨,价格上涨,下游电价难以联动,导致电力企业普遍亏损,电力供应吃紧。“煤与电”的矛盾,常在遭遇极端天气或供需严重失衡时,以电力方面拉闸限电的形式集中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上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取消2010年度所有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

  这意味着,从今年起,煤炭和电力企业将自主谈判煤炭价格,在保持煤电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政府不再集中安排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从长远看,这有益于推进煤电价格的市场化,理顺电煤价格和供需关系。

  “除非能源规划关系到国家安全,政府部门才干预。一般的煤电之争,应让市场去解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钱平对媒体表示。

  国家电网规划将在2012年前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骨干电网,将山西等煤电基地、内蒙古和河北风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的电力送往京津冀鲁、华东、华中等用电量大的地区。届时,每年可跨区输送电量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送煤1.5亿吨。

  煤电双方都在努力寻找共同利益点和平衡点,随着市场机制完善和输电网络建设双管齐下,紧张局面有望缓解,煤电企业期待握手言和。

  【焦点链接】联合应急,确保电煤库存12天

  为保障市民和企事业正常用电,上海各大电厂、运输企业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应急小组,全力保障电煤供应。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迅速启动预案,加强协调,市海事局、口岸办、边检总站、发改委、财政局、交通港口局、铁路局、气象局及煤炭装卸公司等部门和单位通力配合。

  去年12月,经信委组织多家发电企业,走访河北港口集团、中海集团及神华、中煤、伊泰等重点企业,保证本市电煤库存达12天以上;完善能源监测机制,去年11月以来,启动煤炭库存日监测、气象预报预警、港口调运动态报告等三项制度;开辟电煤运输绿色通道,优先保证运煤船优先靠泊;启动电煤库存考核机制,鼓励发电厂加大资源采购力度;完善煤炭储备应急体系。(记者 曹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