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公布水务集团总收入?
●“其他”项目支出近1000万元具体去向如何?
●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报告此次为何没向媒体公开?
●为何仅采用2008年一年成本作为未来几年水价基准?
●5分钟发言时间能保证代表畅所欲言吗?
自深圳水价听证会预备会召开至今已近10日,期间消费者听证代表、预算和资产管理专家以及民间观察者均通过本报质疑了深圳供水成本的真实性,并认为市水务集团提供的财务、成本数据材料信息不充分,“甚至连水务集团总收入都找不到,进而无法核算出实际利润”,因而“没有充分说明水价上涨的理由”。而这些疑问至今未获得有关企业的回应。
事实上,有关各地水价听证的质疑已贯穿去年整年,屡屡因成本信息不透明将水务公司和各地发改委推上风口浪尖。昨日,国家发改委终于在其官方网站上发文表示,听证会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强调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信息公开,把听证材料通过网站和媒体向社会普遍公开,除涉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外,企业的运营情况、财务报告、成本数据等都要向社会公开。
代表质疑成本核算信息不充分
早在此次深圳水价调整听证会预备上,就有消费者听证代表马上质疑水价听证材料成本核算部分信息不充分。“连水务集团的总收入都不得而见。”消费者代表李长龙说,正是因为仔细查阅成本材料后,因找不到该数据,继而只能采用水务集团提供的供水总量和供水综合单价相乘计算出总收入。随后,他立刻发现如果新的水价调整方案通过,水务集团的利润将达到14%,因此,李长龙一直对水务集团新水价“保本和微利”的说法颇有看法。
公共预算观察者吴君亮在受邀为本报和消费者计算和核算供水成本时也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项目罗列太过粗略,一项“其他”的项目就支出近1000万。而且,水务集团仅按自己的计算方式提供了供水成本核算表,却没有标准的企业财务报表,仅采用2008年一年的成本作为未来好几年的水价基准,没有提供至少三年的企业财务和盈利情况的报告等。
事实上,有别于以往深圳的价格听证会,此次听证的一个会务细节颇值得人寻味,即以往都会将“听证材料汇编(含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报告)”发给媒体记者,而此次则不予发放,仅提供了价格听证方案要点,以致媒体只能从听证代表处获得这些信息。
而此次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特别指出:“最关键的问题是听证会有关材料的公开。一是除了把有关材料公布给听证会参加人外,还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各方面普遍公开;二是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企业的运营情况、财务报告、成本数据等情况,政府成本监审的有关资料和定价文件等,都要向社会公开。”
同时,国家发改委还建议,各城市价格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中介机构代表和其他社会公众全程参与监督成本监审工作,提高政府成本监审的公信力。
消费者听证代表担心发言时间受限
对于即将于下周召开的正式听证会,消费者听证代表李长龙还有一点担心,他表示此次水价调整他所发现的问题众多,想要表达的内容也较多,5分钟的时间难以充分表达他对此次水价调整的看法。尽管国家发改委昨日强调:“听证会参加人的发言,可以不事先限定时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每个参加人都有平等的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但李长龙认为国家发改委的说法依然是“建议”和“可以”,而没有强制要求,这意味着接下来的听证会依然可以不按这一建议执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