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2010年需求超预期是大概率事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太阳能:2010年需求超预期是大概率事件
2010年01月08日 16: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太阳能行业的最大看点在于需求的超预期增长,这将是所有太阳能子行业投资逻辑的基础,包括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和多晶硅乃至电池设备。

  全球太阳能电池出货10.3G W

  从出货量的角度看,2010年全球将结束2009年的萎靡状态,重归高速增长,主要市场将有较大增长,其中德国、日本仍是规模最大的市场,美国、中国、意大利的增长也值得期待。国金证券预期,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10.3G W ,但考虑到各国政策的不断落实,这一目标被超过的概率很大。

  市场调研公司D isplaySearch日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对太阳能的扶持力度将加大,加上全球经济复苏,今年太阳能需求将增长40%以上,而太阳能电池和模块制造商也将获得20%的产业平均利润率。

  瑞银预计,全球太阳能需求将从2009年的6G W 增至2010年的10 .5G W ,同比增幅逾75%。2009年4季度和2010年1季度太阳能需求态势良好,原因是德国市场很可能出现对太阳能板的临时需求,而其他欧洲市场(如意大利和比荷卢)需求也较为强劲。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经历了2009年上半年的惨淡,以及下半年的强势复苏之后,全球光伏产业在2010年的整体走势已成市场瞩目的焦点。从目前来看,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恢复增长已成定局。这其中,中国光伏厂商的整体优势或将进一步凸显。

  国金证券认为,太阳能行业已经步入了逐步恢复的景气上行周期,2009年将成为行业增长的历史性低点,之后随着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下降、信贷环境的宽松以及行业鼓励政策的逐步落实,行业将开始新一轮的高速成长,相比较前两波增长(2004年和2008年),这次增长的行业基础更加牢固、行业空间更大、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更显著。

  光伏产业政策前景看好

  在去年,国内也曾出现多晶硅是否产能过剩的讨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也多次给多晶硅产业打过剩“预防针”。不过,上月30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2009年中国太阳能生产需要2.5万-3万吨多晶硅,中国企业能生产1 .5万吨左右,还有近50%需要进口。这意味着国家已摸清多晶硅产业现状,政策或将给多晶硅产业“开绿灯”。

  国金证券认为,从行业前景看,各国对降低碳排放要求的政策常规化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最大外部动力,而成本的迅速下降则是行业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动力。政治上,减排已经从个别国家的自发行为变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共同举措,甚至可能成为大国政治博弈的工具,支持力度日渐加强;行业空间方面,由于欧洲部分国家开始征收碳排放税,若按照法国的征收标准,全球碳排放的市场规模为1万亿欧元左右,极其巨大。

  行业趋势 走向寡头垄断

  国金证券认为,虽然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暴利”的阶段,但由于有下游高速成长的太阳能市场的拉动,其未来仍值得期待,不能简单归结为过剩行业并加以鄙弃。未来的多晶硅行业竞争格局将越来越集中,逐渐变为寡头垄断的格局,

  瑞银的研究报告表示,需求改善已经带来价格企稳的初期迹象。在瑞银太阳能大会上有过交流的大多数公司预计近期内多晶硅价格将稳定在60-80美元/公斤。尽管售价降低,瑞银认为中国的太阳能公司相比欧洲同行能维持更高的利润率,因为它们享有世界级的转换成本结构以及原材料价格较低的双重优势。

  国金证券预计,由于市场的逐渐回暖和价格的稳定,2010年终端产品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340亿美元增长到480亿美元,增速达到42%;一方面是欧美信贷市场的恢复和补贴政策的逐渐落实推动全球光伏出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压缩多晶硅行业利润带来的价格下降趋势已经基本结束,未来组件价格的下降更多是成本下降带动的,因此是个平滑的下降过程。国金证券预计,2011年市场规模更将增至690亿美元,增速达到43%;2012年行业规模提高到940亿美元,增速为36%,三年复合增长超过40%。

  国金证券的报告称,由于判断明年的投资逻辑是需求拉动,因此投资标的首选直接受益的多晶硅电池龙头企业。首先这些企业直接受下游需求增加的刺激,传导链条最短;第二,这些企业产能重组,可以随时就下游需求做出反应,需求可以有效转变为出货量。

  国金证券认为,同样,在这样的前提下,应该选择具备行业竞争力的寡头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成本低、规模足够大、技术上有一定优势等几项优势。成本具备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仍值得关注,如G C L (3800 H K )、川投能源、通威股份、乐山电力。(记者刘振冬)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