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油价难被疯炒 商品将现板块轮动行情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2010年油价难被疯炒 商品将现板块轮动行情
2010年01月08日 10: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年钟声已经敲响。回望受到全球政府救市政策扶持的2009年,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出了低谷,上演出了一波可观的止跌反弹行情。

  统计显示,2009年全年纽约NYMEX原油期货价格自年初的每桶44美元左右升至年底的每桶80美元一线,涨幅接近80%。而对宏观经济更加敏感的基本金属涨幅更为明显,伦敦LM E铜期货价格自年初的每吨3080美元涨至年底的7405美元,涨幅高达140%。农产品则相对稳定。以大豆为例,芝加哥C B O T大豆期货年终价格每蒲式耳1048美分较年初的每蒲式耳972美分变化不大,涨幅仅为8%;若以年内最高点1291美分计算,最大涨幅为33%。

  经过一年的止跌反弹,国际大宗商品2010年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演绎呢?从宏观经济、供需情况,以及市场流动性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笔者预计2010年上半年商品高位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后期随着全球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好转,则有望再攀新高,不排除农产品在2010年出现补涨可能,但需注意中、美等国何时收缩流动性。这将极大的影响大宗商品上升的势头。

  弱势美元与通胀预期支撑商品

  目前,处于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仍未完全进入复苏阶段,只是阶段性的利好不时刺激市场的神经。同时,正面的消息通常会令投资者认为经济正在改善,从而抛售美元并买入其他高收益货币,致使美元指数一路跌至75点之下,为原油价格的上涨提供强劲支撑力。

  虽然2009年年底美元出现连续反弹走势,但2010年美元若想彻底反转目前的颓势难度较大。

  首先,随着经济不断改善,正面的消息通常会令投资者抛售美元并买入高收益货币,令美元承压美元;其次,美国为了刺激衰退中的经济,继续采取“零利率”措施,促进了套息交易。加之巨大的贸易赤字,都将成为美元转强的重要障碍;同时,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均增加了投资和货币供应,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又会增强未来的通胀预期。更多的市场流动性将会引发投资者寻求买入大宗原材料商品作为投资和避险的方式,虽然经济复苏的速度较慢,市场对大宗商品的真正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所以,弱势美元以及通胀预期将在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成为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主要支撑因素。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限制商品涨速

  虽然美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中心,但它仍然是全球经济的领导者。美国经济中房地产、银行和就业是重点关注的三大领域。

  首先是房地产。美国的房价目前仍然在低位徘徊,房地产开工和销售均处于历史低位,但是已经较2009年年初有明显好转。不仅是住房市场,连广大投资者比较担心的商业地产也出现了一定的好转迹象。但美国家庭偿还房贷的压力仍然沉重,截至12月初,全美每月仍然有超过30万户的房屋出现“断供”现象。

  其次是银行信贷市场。截至2009年12月,为了拯救银行系统,美联储的资产已经从2008年9月份的9400亿美元左右迅速膨胀到2.2万以上,其所持有的国债也已经从1 .4万亿增长到2万亿左右。从2009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累计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近2670亿美元左右,3000亿国债的购买计划已经接近尾声。除此之外,从2008年9月以来,美联储一共购买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近7400亿美元,向主要信贷市场注资近1200亿美元。但是目前仍然没有迹象显示出美国银行信贷活动强劲复苏。2009年第三季度全美银行信用卡的违约率已经升至10%以上,房贷违约率升至9%以上,这导致银行信心难以恢复,美联储流动性措施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这将阻碍经济复苏的速度。

  就业市场与房地产和银行信贷密切相 关 。美 国 目 前 的 失 业 率 已 经 达 到10.2%的历史最高水平,但每周仍然有50万左右的人口在申领失业救济金。失业率不断上升可能会直接导致房贷违约率和信用卡违约率继续上升,从而阻碍美国这一全球经济发动机的复苏进程。

  明年石油总体需求预估调高

  2009年,国际能源署(IEA )在经济触底并缓慢恢复的前提下,不断上调需求预期。

  在其最新的12月份报告中,预计全球消费者2010年日均石油消费量为8630万桶,高于IE A 11月报告13万桶,并高于2008年150万桶,IEA的新预测较其他机构更为乐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最新报告略微下调了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前景,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认为消费量仅会增长IEA预期的一半水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