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公正、透明的听证会想来也是不需要太多的解释的,因为结果能够说明一切,然而终究还是有人解释了。
针对各地价格调整听证会屡曝出问题、发改委被指“作秀”的质疑,发改委网站刊文指出,“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真想作秀,岂会让这些‘蹩脚’的‘演员’”来砸“牌子”,听证会屡次曝出问题,恰恰反映了听证会并非“作秀”。(1月7日发改委网站)
如果单纯看这种逻辑的话,显然是说不通的,被质疑只能推导出有“作秀”的嫌疑,如何能够成为没“作秀”的佐证呢?按照这样的逻辑岂不是,当小偷的经常被抓反倒能够证明他不是小偷了?
其实,发改委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价格听证是不是“作秀”的质疑,因为政府定价召开听证会显然不是以证明自己“没作秀”为初衷的,而是要切实的尊重民意。如今听证会频遭质疑,只能证明听证会在执行保障上存在硬伤,跟作不作秀实在是不发生半点关系。
这篇解释文章中,对听证会的实质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听证会是公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对于听证体制的积极解读令人欣慰,但遗憾的是,这样精辟的论述只会出现在专家的解读中,少有实践的佐证。看着问题频出的听证会操作,我们只能发现听证会在操作上已与其实质渐行渐远。
正如文中指出的,听证会存在着“听”和“取”两个层面,然而更多时候民众需要面对只“听”不“取”的听证现实,很多网友将“听证会”形容为“听涨会”便是其最大的反讽。面对失望的结果,民众自然要追问只“听”不“取”的听证会到底因为什么?到底是“听”的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政府在“取”的决策上不顾民意?有人对听证会到底是在“真听”还是在“作秀”发问也可以理解。
不管是哪一层面的发问,无非是基于民众对于听证制度存有希望,因为听证制度对于我国的民众有这个更重要的意义。公共事业收费的上涨定然将增大居民的生活成本,而尽管分配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但是目前百姓手中的可支配财产还很有限,对于生活成本上涨的承受力也自然要相对脆弱。
在这样的现实下,民众希望通过听证这种形式获得更多控制自身生活成本的话语权,而现行听证会的操作显然无法满足民众的一需求。从这一角度上将,一味的将听证会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可支配财产较多,居民对于公共事业收费也有较大的承受能力和议价空间。
所以,相对来讲,我们的听证制度是一种“穷人听证会”,我们必须面对更加尖锐的矛盾。但这并不是有关部门开脱听证会办不好的理由,更不是借着有人质疑操作“矫情”一把的理由。办好穷人听证会,需要给百姓更多的话语权,需要不仅在“听”上做得毫无瑕疵,更要在“取”上,取之有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回应听证会的公众质疑。 (魏星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