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开听证会是“作秀”的质疑,国家发改委6日在官方网站上反驳:“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真想作秀,岂会让‘蹩脚’的‘演员’来砸‘牌子’?”(据1月7日《工人日报》)
国家发改委这么快就对前两天刚刚出现的“作秀”说作出回应,是一种进步。不过,回应是一回事儿,回应的能否服人是另一回事儿。
大多数的听证会,公众不知道代表是如何产生的,甚至不知道代表的身份;听证会前,代表往往迟迟拿不到听证材料,根本来不及调查研究;申请涨价的企业总是强调亏损,却不愿意公布相关的数据……舆论上几乎听不到支持涨价的声音,听证会上却总是支持涨价者占绝大多数。并且,面对福州市水价听证会不公开代表身份的做法,发改委竟然回应说福州的做法“符合规定”。
事实上,福州市物价局已经申明不公开代表身份是合乎规定的,而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听证制度存在漏洞。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听证制度确实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此,国家发改委也作出了一些修补和完善。但这是不够的。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听证制度进行完善,比如明确规定代表的身份必须公开、消费者代表应该占多大比例、申请涨价的垄断性企业必须公开关键的数据、必须让代表提前多少天拿到听证材料,禁止申请涨价的企业私下与听证代表接触,等等。同时,还要加强对各地听证的监督。“合乎规定”有可能,但假若“规定”有漏洞呢?(盛大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