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福州市城区自来水价格调整听证会今日上午在福州召开。此次听证会的参加人共有19名,其中消费者参加人8名,用水企业参加人2名,经营者参加人1名,福州市人大推荐的参加人1名,专家学者2名,社会组织参加人2名,政府部门参加人3名。另有2名消费者参加人和1名福州市政协推荐的参加人因事请假。同时,参加此次听证会的还有旁听人2名,均为消费者,另有一消费者旁听人因事请假。
听证会上,各参加人阐述了自己的意见。从发言意见上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意调价、同意适当调价但应降低调价幅度和不同意调价。此外,各参加人还提出了一些操作细则上的建议。
同意调价
理由:
一些参加人认为调整价格有利于市民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他们认为,尽管福州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水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价,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节约用水。此外,他们还认为,此次调价有利于一户一表的改造,能够享受到自来水公司的终端服务,这就能避免一些因水耗、管理费用等与物业产生的纠葛。
同意适当调价,但应降低调价幅度
理由:
一些参加人表示,0.5元/吨的涨价幅度太大,调价水平达到41.7%,让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自来水公司进行管网改造、一户一表改造,需要资金支持,适当调整价格是必要的。然而,从福州市物价局给出的监审结果可以看出,福州市物价局最终审定的自来水成本价为1.42元,比自来水公司申报的1.64元下降了0.22元,因此,调价的幅度也应随之下降。
不同意调价
理由:
1、促进市民节约用水不能成为水价上涨的理由。
听证会上,来自某物业公司的参加人王素洁对自来水调价理由之一--有助于市民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这一说法提出质疑。她认为,节约用水并不能成为水价上调的充分理由。她举例说,从她的物业公司所管理的小区情况来看,哪天某家的水突然用多了,居民都会自查找出原因,从而控制用水。而一些居民用水已经十分节约了,三代同堂每个月还用不到10吨水,这样的家庭怎么能用提价来促进节约用水呢?
2、自来水成本测算不够细化、数据说服力不够。
来自青岛啤酒的用水企业参加人林访在听证会上提出,自来水公司应对外公布目前欠缴水费款项数目。他说,一些用水企事业单位欠缴水费,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自来水公司的资金紧张,自来水公司不能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水价上,让市民承担。参加人王素洁也认为,自来水成本的测算数据不够细化,如成本中谈到用于户表改造的资金,应更细化多少资金用于户表改造的工程费用,多少资金用于管理,只有这些数据完全细化、公开,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让群众信服。
3、水价上涨,必然引发食品、副食品等行业价格的同步上涨。
参加人林访认为水价的上涨,一些生产产商的商品成本自然也随之上涨,这就必然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价格上涨的最终承受者自然是消费者。因此,水价上涨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并不是每个月多支付几元钱,而是连锁的支出,这对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将是不小的开支。参加人王素洁也认为目前涨水价,时机还不成熟。她说:“如今飞涨的房价、电价、汽价已经让百姓喘不过气来了,水价再上涨,乃至水价上涨导致的一系列产品价格涨价,对群众来说将是不小的负担。”她在会上公布了在其物业公司所管理的小区内做的一个调查数据:其中95.78%的居民不赞成涨价,甚至10%的居民,认为水价应该下调。
建议:
1、 在调整水价时应同时出台提高困难户、低保对象的补贴标准。
听证会上,不少参会人提出,调整水价对困难户、低保对象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虽然在调整水价方案的补助措施中有提到将建议政府适时提高城区困难户、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但没有具体时间和方案细则。参会人普遍认为,应该在水价调整的同时出台补助细则,这样才能减轻城区低保对象因水价调整而增加的经济负担,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下降。
2、 能否对调价做一区分,如每户用水在12吨以内的考虑不予涨价,对用水大户可适当提高涨价标准。
参会人认为,一些居民用水十分节约,如将洗菜、拖地的水用来冲洗厕所等,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用水、保护了水资源。自来水公司应考虑对这类家庭予以奖励,不提价;而对于如洗车、桑拿等用水大户,可以适当提高涨价标准,这也符合“多用多付钱”的原则。
3、 自来水公司应加强管理,自查自纠降低水价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不少参会人指出,福州街头如水管爆裂等原因引起的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另外,目前居民家中水管等出现问题都是自己请修理工来修理,不仅没有保障而且价格收费也无标准可依。参会人建议,福州自来水公司可设置一部热线电话,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并妥善处理,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对于听证会上各参加人的意见,福州市物价局副局长黄敬池表示,下一步价格部门将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将听证会上的所有意见与建议,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尽快完善、拟定价格调整方案报福州市政府审批。同时,他还表示,广大群众如有其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向物价部门反映。 (记者 冯川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