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垃圾分类到底有多远?”在羊城晚报与广州电视台、广州电台日前联合主办的“城市民生论坛”上,嘉宾和市民就最近极为热门的垃圾分类话题展开讨论,现场观点碰撞热烈。有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表示,垃圾分类必须由政府来主导。
垃圾处理的前提是分类
“焚烧填埋是后话,首先是分类。”论坛上,市政协委员吴名高表示,可回收的垃圾能够变成资源。对此,广州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博士、高级工程师熊孟清表示赞同。他认为,对于已排放垃圾的处理,问题不在于是否需要填埋或焚烧,关键在构建怎样的流程或逻辑关系。填埋是必需的,总有无用垃圾需要填埋;焚烧回收热能也是有必要的,那些不能物质利用的有机质经过焚烧回收热能也是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式;但应该认识到,热能回收的效率终究较低,目前,混合垃圾焚烧发电的热效率不超过24%,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应优先开展物质回收利用。无论是物质利用、能量利用,还是填埋处置,其前提是必须进行垃圾分类收运。
垃圾分类应从自我做起
“垃圾分类应该从居民自我做起!”论坛上,东湖街党工委书记冼丽冰首先介绍了该街道的垃圾分类试点情况。据介绍,该街道从去年5月份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引进垃圾分类公司进行回收。“居民们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垃圾分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她说,该街道在东山实验小学也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试点,以前该学校每天要排出6桶垃圾,现在两天才排出1桶,“学生们不但在学校里自觉将垃圾分类,回到家还影响其父母对垃圾进行分类”。来自五羊南社区的居民们对此表示赞同,他们还对垃圾分类积极献计献策,“现在的餐馆很多,厨余垃圾很多,这些垃圾难处理,是不是可以跟养猪场联系,直接将这些厨余垃圾送去养猪,既处理了垃圾,又改善了猪肉的品质,两全其美”。
垃圾分类应由政府主导
但是,有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表示,垃圾分类必须由政府来主导。
市人大代表田子军认为,垃圾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可以把垃圾划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无机的焚烧,有机的堆肥。“推广垃圾分类根本的目的,是能够根据垃圾的用途更好地进行分流,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应该有专业的标准。”他指出,目前来讲没有看见政府下力气下决心做(垃圾分类)这件事情。
“目前堆肥技术已经成熟,分类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分类得公司总经理杨静山表示,资源化的保洁可以减轻环卫工的工作负担,可以带给环卫一种新的工作方法。但是,他也表示,分类的标准不明确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文字上很清楚,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但是具体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大家分不清楚,职能部门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多加指引”。
“与职能部门的沟通渠道不畅通!”德国一家环保公司的项目经理杨柳则以亲身体验表示,目前只看到多了垃圾桶,并没见到职能部门有实际动作。“国内环保产业刚刚起步,需要各种政策的扶持,职能部门应该从制度上培育垃圾市场。”她说,“但是,目前连与职能部门合作做一个测试项目都不容易。”
-精彩发言
王则楚:
改变垃圾无用观念
尝试“计重扔垃圾”
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发言时说,垃圾其实是一种资源,但一提起垃圾,大家都把其看作是“没有用的东西”,除之而后快,这个观念需要改变。
王则楚认为,政府没有真正对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给予足够重视,现在居民扔垃圾没有重量的限制,想扔就扔,想扔多少就扔多少,如果政府希望达到垃圾减排减量的目的,不妨尝试‘计重扔垃圾’,对扔垃圾实行量的控制,才能对分类减排有好处。
熊孟清:
从源头控制排放量
催生垃圾处理产业
“需要强调的是,垃圾处理的主体包括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熊孟清表示,垃圾处理不仅仅是已排放垃圾的处理,源头控制垃圾排放量和种类才是积极的垃圾处理作业。
熊孟清表示,不应纠缠于具体的处理处置环节与方法,应从产业体系高度系统讨论。要调动政府、社区和企业力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构建以垃圾排放权交易、资源回收利用和填埋为代表的、可操作性强的垃圾处理流程和作业方法,搭建发展决策、协调统筹和作业管理组织机构,催生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理产业,完善垃圾处理产业的支撑体系。
-街坊意见
垃圾分类缺乏指引 居民意识还要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公众参与是这个工程能否完成的一个关键。论坛上,对于垃圾分类,发言的市民有不少观点产生“碰撞”,由此凸显另一个问题———垃圾分类确实缺乏相关指引。
“垃圾分类离我们不远,关键是居民的思想未做通,大家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还是很浅。”有街坊表示,广州推行垃圾分类还有“瓶颈”,普通居民意识提高了,“像城中村、出租屋居住的流动人口,怎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是个难题”。
“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等大家意识到不分类不行了,就会自觉地做这种事情了。”一名讲粤语的阿伯认为,现在空讲垃圾分类有点“揠苗助长”。
“人可以教,习惯可以改的,现在关键是怎么分,我们缺乏明确的指引。”阿伯的观点马上遭到另一个街坊的反驳,政府没有足够的关注,居民缺乏之指引,该怎么分,怎么扔,没有明确的一套标准。她建议,政府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给每个家庭派发不同颜色的塑料袋,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市民在家庭做垃圾分类也有了更明确的引导。 (田恩祥、吴彤、曾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