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一定要踏踏实实,不能过分地炒作。”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在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第四次产业革命将由新能源来引领,中国新能源发展任重而道远,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
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举办,于26日-27日在哈尔滨举办,会议主题为“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来自十多个相关部委、100多个城市以及200多家知名企业与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
成思危在论坛上表示,即将迎来的知识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文明,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生态文明的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理解,形成一股道德力量。
“除了政府和市场以外,还要重视所谓‘第三部分’的力量,也就是说各种群众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以此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成思危说。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思危认为,必须计算环境成本和环境代价。据中科院负责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的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测算,2005年中国的环境成本大概要占到GDP的13.5%,而当年中国的GDP的增速才有10.4%。
成思危认为,不能仅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我们发展低炭经济的唯一目标,而应把低炭经济的目标定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的概念。
“发展新能源是实现低炭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成思危认为,人类经过了以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引领的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使世界工业发展水平提高了一大步,第四次产业革命将会由新能源来引领。
不过,成思危同时指出,发展新能源任重道远。他认为,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国家在新能源发展上还缺乏一个周密、细致的规划;二是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不够,与国外的差距比较大,急需加强自主创新;三是新能源的成本普通比较高,需要进一步地降低;四是在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的利益,存在过分炒作。
对此,成思危建议从以下几个层次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计算环境成本来给新能源一定的补贴,使相关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国际上的CDM机制取得一定的补偿,在炭交易上中国还有大量的文章可做;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要优化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
论坛上还发表了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哈尔滨城市宣言。宣言倡议,各级政府、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主动、积极地承担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阮修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