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能否成为人类避难的“诺亚方舟”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经济能否成为人类避难的“诺亚方舟”
2009年12月25日 09:0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哥本哈根会议在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中闭幕。在人类面对气候灾难面前,聚焦低碳经济的哥本哈根会议使我们联想到圣经《创世纪》中诺亚方舟的故事: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此后,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愤怒万分,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只给有爱心的义人诺亚留下有限的生灵。上帝要求诺亚用哥斐木建造方舟。诺亚在独立无援的情况下,花了整整120年时间终于造成了一只庞大的方舟,并听从上帝的话,带着全家八口人和各种飞禽走兽进入方舟。7天后,洪水自天而降,一连肆虐了40个昼夜。除诺亚一家人以外,亚当和夏娃的其他后代都被洪水吞没了。无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但诺亚方舟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灾难来自人类的贪欲,所以,上帝选择了没有贪心的诺亚建造方舟来保存人类文明的物种。

  那么,低碳经济能否成为人类逃避气候灾难的诺亚方舟呢?从哥本哈根大会所设计的低碳经济看,要使低碳经济成为人类避难的诺亚方舟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首先,诺亚方舟是一个道德之舟,而低碳经济方舟是技术之舟。上帝之所以选择诺亚建造拯救人类物种的方舟,是因为诺亚是一个有德、有义、不贪之人。对于上帝而言,建造方舟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道德。诺亚是在上帝告知的技术下建成了方舟。从这个意义上讲,诺亚方舟是一个道德之舟。而目前告知我们气候灾难的不是上帝,是科学家。科学家从技术的角度向当代人类提出了气候灾难警告,然后依据技术的要求设计出了低碳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一个技术方舟。这正是与诺亚方舟不同的地方。在低碳经济的解决方案中,并没有直接触动工业化造成人类贪欲的消费模式。在现代工业文明与工业经济体系中,人类对物质的过度贪欲主要表现在高能耗、过度物质化、病态化的消费模式上。

  基于生产端的碳减排方案,包含了这样一个逻辑:气候变暖来自碳排放,而碳排放来自高能耗与高污染的工业生产,如何在生产领域限制与降低碳排放就成为低碳经济的解决方案。从理论上看,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将这个方案落实到现实中,则会发现,要从生产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控制目标,不是在发达国家,而是在那些正走向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发达国家的生产端,一方面属于高排放的产业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留在本国的产业多属于有较高节能减排技术含量的产业。从技术层面看,发达国家减排的空间确实很有限。所以,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造成目前人类文明灾难的主要矛盾不在发达国家,而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也正是中国成为哥本哈根会议责难的对象的原因所在。

  从生产端看,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做出努力,但是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却排放了约129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46%。为什么做得如此好,仍然有如此巨大的碳排放量?因为在生产端节能减排的背后存在一个不断膨胀的病态化高消费模式,这才是造成高排放的根源所在。然而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根本听不到任何关于西方对高消费模式的批评声音。

  按照低碳经济的逻辑,也可以理解,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为什么要选择在丹麦召开。因为丹麦是近年来在碳排放管控方面、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和垃圾回收利用方面广受称赞的样板国家。然而,在环保样板国光环的背后,丹麦人在制造垃圾和过度浪费等方面也是领先世界的。据统计,2007年丹麦人均产生垃圾1762磅,不仅在欧盟国家中名列榜首,甚至还超过美国的1690磅,超过荷兰的1386磅、英国的1258磅和法国的1190磅。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高居世界之首的高消费国家,却被联合国与世界公认为低排放样板。

  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之后,也传来另一个消息: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历届气候谈判会议最高。这个庞大的数字相当于超过50万埃塞俄比亚人的年排放量。

  其次,诺亚方舟承载的是人类文明演化的物种,而低碳经济方舟承载的是工业文明物质本身。

  上帝让诺亚建造的方舟,不是让诺亚把他所拥有一切都搬到方舟上,诺亚方舟的使命是保护人类文明的物种。在有限空间的方舟内,上帝告诉诺亚必须放下贪心,严格按照要求带上他的家人与物种。那么,我们把视线回到科学家与政治家共同设计的低碳经济的方舟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科学家测算出了地球气候所能承受碳排放的最大量。如果把这个量看成是低碳经济方舟所能容纳的最大空间量,那么这个有限空间应该如何分配呢?诺亚方舟是以德选人,严格按照保留物种的要求选物;而低碳经济方舟则是以当下碳排放存量为起点,实行重点控制增量的分配原则。按照这个规则,低碳方舟首先要给发达国家留下足够空间,因为发达国家已有的存量足够大,占全球人口1/6的发达国家,占了全球排放总量的50%。在这个存量基础上进行减排,就变成了在保证发达国家已占有空间合理的前提下,让出一定空间。按照这个规则,虽然发展中国家占到世界人口的80%以上,由于碳排放存量少,如中国人均5吨,是美国的1/4,印度2吨,非洲不到1吨,所以发展中国家只能按照这个份额获得空间。按照这样一个分配规则,在低碳经济方舟的空间分配上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发达国家成为方舟上的VIP,他们保留了不变的生活方式,有套间、有花园、有佣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住在三等舱,三个人或更多的人拥有一间房子。即使是这样,出于所谓的平等,发达国家仍提出一定要让发展中国家与其共同承担责任。这个共同承担责任的含义,就是发达国家承诺可以使现有花园变小一点,这个幅度如美国是6%,所有发达国家平均幅度是5.2%。但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减少占有空间,要从四人一间房变成五人一间房。这就是哥本哈根会议上争吵的原因,这就是哥本哈根的公平吗?

  低碳经济所建造的方舟,不是用来拯救人类文明本身的,而是维护现有的工业文明。而现有工业文明的最大受益者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以,低碳经济拯救的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按照低碳经济碳排放的控制方案,只能是把现有工业经济进行整体压缩后装进逃难的方舟中。如果按照这样一种低碳经济走下去,当代人类文明将面临两种结局:一种是压缩成功,那么低碳经济就可以成为人类避难的方舟。但由于造成碳排放的病根被保留在方舟中,高排放必然就会再次膨胀,其结果只能导致方舟在无法承受的情况下而爆炸或下沉。另一种可能是,由于这种压缩是一个不公平的压缩,在无法达成共识中最后失控,大家为了争夺空间而拼命拥挤,导致延误时间,使整个人类在气候灾难中最终走向毁灭。

  这既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更不是上帝愿意看到的。但如果我们不能放下既得利益,放下工业文明催化到极点的贪婪心;如果我们不能够从根本上改造工业文明的道德与价值取向,从结构与模式上改造工业经济,那么现有低碳经济所包含的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张孝德)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