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频发 脆弱的电煤供应链期待“突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电荒”频发 脆弱的电煤供应链期待“突围”
2009年12月24日 11:25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明天迎来一场大雾或暴风雪,可能就会导致我国北方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秦皇岛封航,而这将直接引发中国部分省区的“电荒”。

  在黄河三角洲腹地,一位电厂负责人急迫地说:“只要是热量在5000大卡-5500大卡的电煤,有多少要多少,价格可以商量。”对于火电厂来说,在这种极端天气到来之前,千方百计增加库存,成为应对“煤荒”最现实的选择。

  入冬以来,第一波“煤荒”已经随天气的骤变而早早变成现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等省份,均出现电煤供应紧张,部分电厂电煤库存一度降至警戒线以下。

  12月15日,武汉市启动电力供应橙色预警,首批对6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限电,而且近5年来首次因缺电关闭景观灯。截至12月16日,江西各发电企业用煤储备约为100万吨,离省电力主管部门提出的“迎峰度冬”电煤库存要求相差130万吨。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流域,水电占据重要位置。但由于冬季枯水,水电受到制约,发电量下降,导致了对火电的需求在持续上升。这也是导致湖北、湖南等省份面临“电荒”的重要因素。

  经铁道部调度,自12月18日起至明年1月18日间,分别从太原、郑州、西安等铁路局安排保湖北电煤货运列车,日均共计1550车,以缓解电煤供应紧张局面。

  而在北方工业大省山东,今冬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12月16日17:25,山东电网统调用电最高负荷达3883万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16.4%;当天,全社会用电负荷达4302万千瓦,同比增长20.7%,均突破了今年夏季用电负荷的最高纪录。

  入冬以来的雾雪天气,让山东电网内32家主力电厂电煤库存一度急剧下降。据了解,山东省80%火电机组主要靠省外来煤。由于电煤紧张,也导致了电煤质量的下降。电厂反映,电煤质量参差不齐让部分机组频频停机。

  来自铁道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49家直供电厂存煤只有2700万吨左右,每天的耗煤量则达到230万吨以上,可耗天数不足12天,个别电厂不足3天,京津唐电厂存煤也不足6天。

  业内认为,近期各地电力负荷迅速上升,直接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回升。在世界银行11月4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7.2%调高至8.4%。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认为,国民经济发展将继续拉动煤炭需求增长。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电力企业,首先感受到经济回暖所带来的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随经济的回暖而走高。业内预计,明年煤价上涨幅度会在5%以上。因此,电厂的利润空间将会进一步被挤压。

  “由于我国北煤南运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以及煤炭进出口政策的调整,煤炭净进口的局面将难以改变。”姜智敏说。相比之下,国际市场的缓慢复苏,再次使中国需求成为国际煤炭价格回升的希望。目前,中国煤炭净进口已直逼历史空前的1亿吨。

  冬季的到来,使北方进入冬季供暖高峰期,热电厂的煤炭需求、居民室内用电取暖均直线上升。据国家能源局提供数据,我国全社会用电量11月份突破3283亿千瓦时,环比增长4.77%,同比增长27%以上。

  在我国第一工业大省山东,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介绍,11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2%,工业用电量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今年,作为煤炭主供区的山西煤炭供应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山西省同煤集团等重点煤炭企业采取了以销定产的措施,煤炭产量由于合同没有很好地落实而受到限制;地方煤炭企业由于安全治理、资源整合等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有效产能发挥不足。

  在我国,为何每年都会出现几轮“电荒”“油荒”等局面呢?业内认为,这与目前迟迟难以理顺的能源价格机制有直接关系。近年来,煤炭早已市场化,而电厂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仍是政府严格管控。对于重点电厂的电煤供应,发展改革委一直从中扮演着重要协调角色。

  但2009年度五大发电集团与煤炭巨头却一单未签,这种尴尬在很大程度上宣告政府主导煤炭订货会的失败。发展改革委近日下发通知,取消2010年度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这意味着长达16年的煤炭价格管制宣告结束。今后,煤电双方的市场主体作用将会更好地发挥,我国的“煤荒”“电荒”也会随之减少。(记者吕福明、陈忠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