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关注的哥本哈根会议终于闭幕,其最终成果《哥本哈根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尽管这避免了大会的完全失败,但外媒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仍然表达了失望甚至激烈反对。(据《新京报》)。但是,尽管协议不具强制力,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却必须走上低碳革命之路了。
在最近20年来蓬勃增长的经济大潮中,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组合:“中美国”(Chimerica)。这是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在2007年3月5日《洛杉矶时报》上一篇名为《买下中美国》的文章中,弗格森宣称,美国和中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同属于一个叫“中美国”的国家,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一个储蓄一个消费,一个出口一个进口,一个提供产品一个提供服务,一个储备外汇一个印制美元。他说:“这是极好的联姻。”当然,这也是一种高碳的联姻。在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面前,这两个国家原有的增长模式都已经难以为继了。
在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面前,美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高碳生活方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这种生产过程的去物质化和消费过程的高物质化并存的增长模式,从环境角度看也早已不可持续。
走到十字路口的,还有这对经济双胞胎中的另一位。美国式的超前消费的背后,是中国式的凶猛生产,两者其实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
在最近几轮经济周期中,中国经济的推动力主要来自投资和出口这两台引擎,它们本身也高度相关。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生产过程的去物质化进程同步的,是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快速崛起,以及与此相关的重化工化。世界市场的主要商品生产活动向中国的转移,给中国带来了走出贫困的重要推动力,也直接推高了中国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与此相适应的,则是中国国内行政力量主导下的快速城市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根深蒂固的GDP主义,则不断为这股热潮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