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合理用家电省钱还低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低碳生活:合理用家电省钱还低碳
2009年12月21日 11:26 来源:半岛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何使用家用电器才能省电低碳呢?听听家电卖场工作人员的建议吧。12月19日,本报“你说我说 低碳生活”活动走进国美电器台东店 ,听家电卖场工作人员给市民讲述省电节能的好方法 。比如,空调不要频繁开关 ,冰箱门打开的时间不要太久,家电长时间不用要拔掉电源插头……

  空调不要频繁开关

  在国美电器台东店,看到有人在讲家电节能省电的方法,不少人都围了过来,该店副店长王俭表示,目前家电中的“耗电大户”主要集中在空调、冰箱和电视上,由于冬天供热需要,王俭首先从空调开始讲起。王俭说,一台节能空调比普通空调每小时少耗电0.24度,按100小时计算,可节电24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3千克。

  “由于目前直流变频空调都是自动调节温度,所有空调都不要频繁开关,否则用电量会大增。”王俭举例子说,空调开关一次相当于运行1个小时的耗电量。“要按时清洗空调的过滤网,过滤网阻塞会引起空调出风不畅,最好每个月清洗一次,这样可省电10%至30%,使用起来能减少能耗”。

  听到这里,不少市民恍然大悟,家住台东的张仪翔老人说,觉得自己挺节约的,平时用空调很省,热了就赶紧把空调关掉,等冷了再开,没想到这样反而不省电。

  冰箱门快开快关

  “如果是氟利昂的冰箱,要经常除霜,而且尽量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王俭说,在使用冰箱的时候,建议冰箱门快开快关,因为每次打开冰箱门,里面的温度都会上升,冰箱就会重新制冷损耗电能。同时,王俭还建议,将需解冻的食物提前取出,放进冷藏室解冻,能降低冷藏室温度以减少耗电。

  在电视方面,王俭说,LED液晶电视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比起普通彩电,LED 液晶电视能省电30%至50% ,而且使用寿命也长。

  家电长期不用要断电

  “家电长期不用要拔掉电源。”王俭说,有不少人以为家电只要用遥控器关闭就可以,这其实并没有真正切断电源,还有8瓦左右甚至高达30瓦的待机功耗,造成电量的损失,所以很多家电长时间不用,应拔掉电源插头。

  “目前市场上的电暖器功率普遍较大,为了节约用电,必须人走关机。”王俭说,使用电暖器要从最低档慢慢向最高档过渡,这样比较省电。“取暖的时候不要离这些设备太近,由于电流太强,容易发生危险,一不小心可能会将衣服等烤煳”。  (记者 成跃文  娄花 )

  -低碳方案

  为“减碳”,厕所“凿壁借光”

  最近,平度市城关街道的金春霞看了本报关于低碳生活的报道后,明白了低碳生活就是要从“勤俭”做起,这正是她日常生活中所坚持的。

  金春霞一直坚持,能走时不骑车;能骑自行车,不骑摩托车;能坐公交车,不开私家车。她的居住地离工作单位六里路,每天早上她都步行上班,中午因时间紧张 ,来回骑自行车,晚上步行回家 。摩托车只在有急事时才骑。这样,既锻炼身体,又省油,而且更利于环保。

  金春霞家里全是节能灯。夏天,轻易不开空调,太热了就用风扇。家里的电器,用完后立即拔插头,随手关电源早就成了习惯。洗菜水、洗衣服水,用后拖地、冲厕所。厕所原本是封闭的,装修时在墙上挖了个窗户,安上玻璃,亮光映进厕所 ,这样,白天上厕所就不用开灯了。

  “妈妈编了小篓送给我,每次去菜市场,就提着这个小篓子,既方便又环保。”金春霞说,她都按垃圾的种类分好,可以回收的,专门放到一个箱子里,卖给收废品的;不能回收的,放进垃圾箱;电池等重污染物,一律按要求放进小区的专用垃圾箱。这样既增加了收入,又利于环境的保护。

  -相关新闻

  政府招商选择“低碳项目”

  12月15日,城阳区棘洪滩办于瑞清副主任介绍,目前该街道招商采用定向招标,对于那些耗能大、污染大的企业坚决不要。“我们要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招商,发展‘低碳经济’”。

  为发展“低碳经济”,棘洪滩街道积极鼓励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节能技改和低碳技术研发,设立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累计达200万元,其中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用于对辖区青岛橡六运输带有限公司等企业10余项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实现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