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行的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依旧没有打破每逢“听证必涨”的规律。据新华社消息,昨日参与听证会的25名代表中,22名同意每立方米水价上调0.9元的方案。有2名代表不赞成调价方案,另有1名赞成调价,但希望采取阶梯水价的方式和制定新的方案。
随着国家能源资源改革的推进,今年以来各城市进入水价调整密集期,广州、兰州、福州、济南、呼和浩特等全国各大城市纷纷酝酿上调水价。在各界监督下,城市水价上涨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一些城市准备实行的阶梯水价即是一例。
相对“一刀切”的水价制度而言,阶梯水价确实是一种进步。然而,为何针对涨水价的质疑声依然不断呢?问题主要在涨水价的公正性和透明化程度。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改革,切断涨水价的利益动机,使听证制度真正回归公益性。
从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各城市主管部门声音来看,涨水价的主要理由不外乎两点:一、中国的水资源匮乏,用水浪费严重,需要通过价格手段来促进节约用水;二、许多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需要通过涨水价来补贴这一部分,增加企业积极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上两点理由都没有问题。但由于制度缺陷,按照现在的路径走,涨水价的直接获益者是谁?无疑是水务公司。以公众利益为由的涨价,直接获益者却只是垄断行业的一小群人,这如何能让公众心理平衡?
如此看来,涨水价的另一逻辑显现:即水务公司在背后推动水价上涨。看看相关新闻,几乎每逢水价调整听证会,必有水务公司出来“哭穷”。
曾有人向媒体算账称,河南地市级自来水公司平均负债率为58%,其中负债率超过70%的,在18家企业中有7家之多。另一项数据则让人大跌眼镜:宁波市自来水公司的股东之一———宁波富达2009年一季报显示,其自来水业务毛利率达46.85%,超过了房地产业。到底哪个是水务公司的真实境况?在成本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真相难明。
在笔者看来,派调查队去把企业真实境况调查得一清二楚,那样成本太高,没有必要。上策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终端供水定价与供水企业经营切分开来。即政府部门通过听证制度,定好两头价格(取水价和供水价)后,把中间的经营部分单独拿出来招标,价低者得。这样一来,水务企业就无法直接从涨水价中获利,利益动机也就被阻断。
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亏损不应成为企业产品涨价的理由。竞争机制将会促使企业自觉提高效率,从降低成本上挖潜,而不是一亏损就向公众和政府伸手。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这样也可以撇清与垄断企业的关系。水价定得高,多出来的部分得拿出来补贴困难家庭用水,或是用于节水环保项目;水价定得低,你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对水处理环节进行补贴。
时至今日,政府应下决心,清除涨水价背后的企业利益动机,否则,按老路子走下去,涨价可能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对水企高福利、低效率、资源浪费的进一步纵容。(张启)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