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坎昆气候大会的一分为二

2010年12月13日 14:29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对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最好一分为二地看。

  首先,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明确表示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国际文书和两种缔约方。甚至连前个缔约方会议的参会者都分为两部分:缔约国和观察员,而观察员又被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个类别。它还预示了气候变化谈判的“双轨制”,即两种缔约方根据两种国际文书分别进行谈判。

  其次,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工作组会议,第二阶段是高级别会议,大约60个国家的环境、能源等部门的部长级官员与会。为便于取得实质性进展,会议主办方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来自发达国家,一组来自发展中国家。会议的两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气候谈判的两个层面:技术层面和政治层面。对于坎昆会议的最后成果,人们也可以分别从这两个层面来评判:一是看在技术层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二是看政治层面达成的共识和愿景。

  再次,坎昆会议的谈判难点有两个:其一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其二是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问题。

  而会议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大会可以达成一项实质性协议,为明年南非德班气候会议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缔结最终协议铺平道路;另一种是只达成一项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协议,为德班会议和未来的气候谈判蒙上阴影。

  由于有了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前车之鉴,人们对坎昆会议普遍不抱多大希望,而是采取低调、务实、冷静、平和的态度。墨西哥作为会议的主办国,对此次坎昆会议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定位:不抱过高的期待,只是希望各国积极参与,达成妥协,寻找方法重启气候谈判,让这一进程再次走上正轨。在会议过程中,墨西哥作为主席国一直以“透明”和“包容”的方式执行自己的职能,避免了哥本哈根会议“秘密文本”和“平行进程”对会议的扰乱。

  由于有了冷静客观的会议态度和主席国的工作到位,坎昆会议得以较为顺利地进行,已取得一些具体成果。12月4日,由77国集团和中国一起提交的关于减缓气候变化涉及的教育、培训和认知度问题的报告草案得到一致通过,成为坎昆会议上第一个共识。大会关于森林保护行动、技术转让机制、资金支持、适应气候变化等议题的讨论“几近成熟”。尤其是,坎昆会议有望在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绿色基金”等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可能尽快运作。

  但是,会议也并非一帆风顺。实际上,它很快就遇到了“绊脚石”。日本谈判代表多次公开表示:“不管什么情况下,日本都绝不会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承诺任何减排目标。”日方的这种恶劣态度被认为是阻碍谈判进程的最大的“绊脚石”,遭到许多与会代表的批评。日方的立场得到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支持。而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美洲玻利瓦尔联盟国家则表示,如果发达国家不接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它们不会在任何协议上签字。

  会议的进行也是艰难的。毕竟,“气候谈判”实质上是一场斗争激烈的“政治谈判”,各国围绕“碳政治”进行博弈,都把各自的国家利益,尤其是发展利益置于考量的首位。坎昆会议上虽然少了火气和公然的唇枪舌剑,但各方也一直在进行“暗战”,谁都不肯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议谈判必然在关键议题上裹足不前,取得的成果将是有限的。这从第一阶段产生的“工作案文”中可以看出。12月4日,大会主席团公布《联合国框架协议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阶段性工作案文。这些案文共33页,其中,案文“共同愿景”部分两页大约1300个单词中仅170个单词没有争议,其余部分均用中括号注明,代表各方提出的不同主张。又如,案文要求把本世纪地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小岛国联盟主张升温幅度不应超过1.5℃,批评案文提出的目标“缺乏足够雄心”。美国谈判代表乔纳森·珀欣称,案文没有覆盖“一些关键领域”,例如,没有就发展中国家承诺减排作出“足够要求”。

  坎昆会议存在着诸多的两面性:一方面,坎昆会议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使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另一方面,坎昆会议又难以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不可能达成全面性协议。

  一方面,包括“基础四国”在内的77国集团在会上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积极推动达成“均衡方案”;另一方面,坎昆会议见证了美国的无所作为、日本在说“不”,一些国家企图“肢解”《京都议定书》。

  一方面,坎昆会议使国际气候谈判回归正常轨道;另一方面,坎昆会议又很难为明年的南非德班会议铺平道路。

  然而,无论如何,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的行动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气候谈判应继续下去。让我们把更大的希望留给明年的南非气候大会。□

  (文/陈须隆)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