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发改委发文限煤价 煤电谈判遇政策干预

2010年12月10日 08: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重点合同煤谈判又增变数,国家发改委再次出手干预。

  12月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2011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水平不变,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

  目前,煤电双方已开始新一年度重点合同谈判。对于《通知》所能产生的效用,煤电双方都表示怀疑。

  “《通知》比较笼统,缺少细则。即便制定了价格管制的细则,煤炭企业也有很多方法来规避价格控制的责任。”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表示。

  也有电力企业担心一旦限价,煤炭企业可能会通过降低重点合同煤执行率来规避限价,电力企业只能采购价格更高的市场煤来满足电厂用煤,所以光有限价很难发挥效应,应有配套的相关政策来保障合同执行。

  通胀压力下的政策选择

  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增大,使得一年一度的煤电重点合同煤价谈判在今年显得分外敏感。

  10月,CPI上涨4.4%,研究机构预测11月该指数有可能再创新高,控制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国家发改委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改委近期连续出台新政稳定商品价格,大宗产品亦在其中。

  而进入四季度后,煤炭供应紧张,价格一路走高。12月8日,海运煤炭网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期环渤海动力煤平均价格仍高达795元/吨。尽管这比前期最高峰已有所回落,但仍处于价格高位。

  中投顾问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煤炭价格会就此降下去,随着冬季天气特征的日益明显,气温不断下降导致全国的耗煤量将会不断升高,同时煤炭消费企业也会适时增加煤炭储备以应对元旦、春节的煤炭需求,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将会使得国内动力煤价格在近期内维持窄幅波动的局面。

  高煤价也使得电力企业的亏损面继续加大。中电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国内火电企业的亏损面已达50%,火电企业要求电价上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中电联认为,近年来,“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依然突出,电力企业已难以承受煤价频繁上涨和电价调整滞后造成的刚性成本增加,火电行业严重亏损。

  “两者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条长、一条短,肯定走不稳。”上述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有关人士说。

  对涨电价发改委一直比较谨慎,特别是经历了柴油、天然气两轮能源价格上涨之后,防控能源价格上涨是近段时间发改委调控的重点,在天然气价格上涨势头出现后,发改委也立即发文叫停。

  而与柴油和天然气相比,电力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电力价格上涨将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而这显然与发改委当前重点工作的目标相悖。

  此次《通知》的下发即是寄望通过控制煤炭价格上涨,减少电力企业亏损,以缓和电价上涨的压力。

  效用待估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告诉记者,《通知》的出台对控制明年煤炭价格会有一些作用。中煤能源(601898.SH)董秘周东洲也表示,发改委发了通知,重点合同煤的价格便不会涨。

  然而,业内人士并非都是这么乐观。谈及《通知》所能发挥的作用,诸多采访对象对本报表示“作用不好说”。

  上述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人士说:“比如给煤炭品种改一个名字、对煤炭做点儿深加工,就可以规避重点合同,价格同样可以涨上来”。

  有分析认为,当前煤炭价格整体走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供求失衡,解决煤炭价格上涨问题的对策应从增加供给入手。在逐步实现市场化的今天,控制煤炭价格会降低煤炭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加剧煤炭供求的不平衡。这将导致煤炭价格上涨的动力不断积蓄,并在今后某个时刻集中爆发。

  山西中电燃料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就表示,即便发改委发布了《通知》,但如果明年煤炭持续供应紧张的话,价格还是会上涨。“最后是煤炭企业说了算。”该人士说。

  而有消息称,今年将恢复已于去年取消的电煤现场合同汇总会。本报记者从煤炭企业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单位了解到,目前尚未有单位接到相关通知。

  “不要对订货会抱太大希望,煤电矛盾不是订货会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出在煤炭的生产环节,增加煤炭供给才是关键。”上述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人士说。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