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的均衡是复杂的均衡,没有一个项目是孤立可以抛开其他项目去谈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不会从天而降。
虽然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现场打气,但作为多边谈判主体的与会各国,仍然缺乏足够的信心。昨天会场上传递过来的信息并不是很积极。晚上有一个《京都议定书》工作组的会议,我听了其中一部分,发现不同国家仍然在重复之前的观点。谈判看起来非常低效。
人们之前对坎昆大会的预计是,可能在资金和技术援助方面首先突破。但按照现在的形势看,即使这两个议题也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们并不孤立,而是和其他议题相互缠绕,甚至作为交换条件。
在上周日本唱主角之后,本周美国终于款款登场。时隔一年,美国在回避把自己的减排目标纳入一个全球减排体系时,最重要的武器还是老一套,翻来覆去讨论发展中国家的透明度。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斯特恩,虽然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已经不像去年那样满脸严肃,他甚至在解释的时候还会笑出声。但这并不影响他固守立场。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前一天中国在减排方面的陈述,他让自己表现得不那么满意。他说根据报纸的描述,看不出其中有超出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承诺协议的内容。此外,斯特恩仍然绕住透明度问题不放,只不过语调比去年客气了很多,他不说透明度是主要障碍,而是说透明度远远落在了其他议题后面,而对今年以来“基础四国”在透明度方面的态度变化选择性失明。甚至美国还没有落实的快速启动资金,在斯特恩的解释里也跑在了透明度进程的前面。
没有容易的谈判。前一天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充分阐述了中方立场,而在昨天,斯特恩给出的信号并不积极,他说“我更愿意它(中国的表述)可以成为游戏交换(筹码),但我没有看见”。虽然昨天印度部长拉梅什众宣布,“基础四国”不会和非洲国家争援助基金,并期待在最落后国家的适应基金方面尽快取得进展。但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斯特恩这句无心之语或许透露了秘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偿的援助。
美国仍然希望把资金技术援助和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透明度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发达国家对平衡的一种理解。
昨天“基础四国”也代表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对平衡的理解。双方理解明显存在差距。如何在接下来的3天弥合这个差距,部长们能够注入足够的政治智慧吗?如果不能,是否意味着联合国多边进程多年裹足不前,在气候和能源议题上的失效?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看,如大会主席多次谈及,坎昆的均衡是复杂的均衡,没有一个项目是孤立可以抛开其他项目去谈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不会从天而降。如何在《京都议定书》、透明度等高难度议题还没取得一致意见的时候,如诸多NGO组织呼吁的那样,先拿出钱帮助穷人适应气候变化呢,或许这个就要考验人性了吧。
南都特派记者 杨传敏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