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日本、欧洲和美国分别公布了今年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的气候援助基金,总计99亿美元,相当于完成了今年的任务。具体说来,日本将贡献53亿美元,欧盟27国29亿美元,美国17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谈判会很轻松,因为发达国家认定资金援助的前提是“透明”,即要求欠发达国家的自主减缓行动要做到“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资金、技术、减缓和适应并列为国际气候谈判的四大核心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曾表示,如果各方能在资金、技术转让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坎昆会议就是成功的。
《京都议定书》面临生死考验
日本谈判代表在坎昆大会第二天公开宣布,“永不” 就《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承诺减排目标,惊愕之余,引来口水一片。彭博社指出,日本对于延长《京都议定书》的表态是“永不”(never),这是日本在气候谈判中使用的最为严厉的用词,同时也为本届会谈开了一个很糟糕的头。美国老早抛弃了《京都议定书》,日本现在执意追随,有消息说加拿大和俄罗斯也有所动摇,欧洲人则说“我们愿意行动,但不是单独行动”。
《纽约时报》称,没人期待两周的坎昆聚首能够达成一纸协议,但比这更紧迫的是《京都议定书》的命运。13岁的《京都议定书》即将于2012年12月31日失效,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都将这一纸协议用作鞭策发达国家率先行动的“大棒”,但是美国的退出和日本、加拿大的“跟风”让这个世界唯一具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前景堪忧,至少在本届气候大会上确定第二承诺期(2012至2020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京都议定书》是“双规机制”的基础之一,发展中国家要求绝对坚持,发达国家却希望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对话。可以想象,一旦失去《京都议定书》,联合国现有的气候谈判机制将陷入危机,那将是谁都不愿看到的死胡同。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正如《纽约时报》所言,坎昆将与去年一样,真正的谈判都不会在摄像机前完成,在大会最后11小时之前出来的消息意义都不大。坎昆将延续失望还是能有“意外之喜”,留待12月10日揭晓吧。本报记者 于欢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