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3日,今年最后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坎昆会议进入第五天。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在坎昆接受本报专访时说,中国在坎昆会议上的谈判策略更加开放、包容,相向而行、不搞对抗;代表团的处境“应该说较以前有所改善、更加主动”。黄惠康也放出话:“发达国家不能得寸进尺,不能对中国提出过分的要求。在这一点问题上我们没有让步的余地。”黄还是中国代表团副团长。
在分歧焦点之一的国际磋商与分析(ICA)问题上,黄惠康说,“我们认为在坎昆会议上可先就大的原则性的问题达成一致,具体的细节可以继续讨论”。
他还透露说,坎昆会议前,胡锦涛主席专门给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复信,表明了我们支持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支持墨西哥做好东道主的立场。
“坎昆不能失败,也不应该失败。”黄惠康说。
中国处境“更加主动”
《21世纪》:从哥本哈根会议到天津会议,中国代表团面对的压力和指责声音一直很大。到了坎昆,美国因为国内立法问题已经无法对谈判作出实质贡献,而中国则将应对气候变化写入了“十二五”规划。那么这次在坎昆,中国的压力是不是小很多?
黄惠康:压力并不小。因为我们是带着对全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来与会的,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直本着积极建设性的态度来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国际合作。
当前谈判处于严峻时期,达成协议的任务仍然艰巨。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我们所承受的谈判压力并没有减少。但坦率地说,中国代表团在坎昆会议的处境,应该说较以前有所改善、更加主动。
有关“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相关的政策和重大举措,再一次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立场,同时国内一系列政策行动也向世界昭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姿态。
所以国内政策的制定和实际的节能减排行动,为中国代表团来到坎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目前在会议中明显感到,中国的影响力和正面形象在提升。积极的、建设性的参与者的形象更加鲜明。
相向而行,不搞对抗
《21世纪》:有NGO组织的报告说:中国应该不单单对外界的批评进行不断的回应,而应该就关键或争议的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或建议。您说的“更加主动”包括这样的行动吗?
黄惠康:积极地参与谈判,这就是“主动”的含义。中国代表团在谈判策略上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建设性的参与。本着增信释疑、增进共识的精神,加大积极正面的宣传政策和主张的力度;同时与谈判对手进行及时沟通协商,相向而行,不搞对抗。
坎昆会议前,胡锦涛主席专门给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复信,表明了我们支持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支持墨西哥做好东道主的立场。
中方不赞成所谓“中美共治”
《21世纪》:美国谈判代表柏辛在坎昆说,中美就气候问题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正在努力解决分歧达成共识。请问中美近期就哪些议题进行了沟通,在哪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哪些方面还有分歧?
黄惠康:中美是两个大国,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两国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共识是加强合作的基础;有分歧不可怕,可以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