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进入最关键阶段,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仍可能使会程脱轨
坎昆气候大会第一阶段的各方代表磋商5日全部结束,从6日起大会进入部长级磋商的第二阶段。盘点进程过半的本次大会不难发现,与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唇枪舌剑相比,本次大会火药味明显变淡。除了日本反对《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遭到多国代表痛斥外,整个大会在平静而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平衡”成常用词
由于坎昆会议之前已经召开多次联合国气候谈判,谈判各方对相互间的分歧都非常清楚,因此对可能的最终结果,各方代表都出言谨慎,大会也在较为低调的气氛中开幕。而且各方明白,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冷静才能在众多议题中取得平衡且被广泛接受的进展,因此“平衡”二字成为各国代表的常用词。
在一些具体事宜上,各方已有一些共识,主要包括森林保护、技术转让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离达成协议只有几步之遥。由77国集团和中国一起提交的关于减缓气候变化涉及的教育、培训和认知度问题的报告草案得到了一致通过,成为坎昆会议上第一个共识,下周将提交执行机构审阅,以添加到大会最终文件中。
尽管如此,会议仍然出现波澜:日本代表团强硬宣称“永远”不会对《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减排承诺,给大会蒙上一层阴影;美国又表示,坎昆气候大会的结果必须涉及目前气候谈判中的所有核心问题,这一不现实的主张为大会设置了障碍。这些都将成为今后谈判的新问题。
各方调高期望值
大会6日起进入第二阶段的高级别会议议程,这是决定坎昆会议结局如何的最关键阶段。
受第一阶段取得局部进展的鼓舞,不少与会代表对大会达成协议表示谨慎乐观,进而调高期望值。墨西哥副外长戈麦斯透露,预计本周将有更多国家就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至少是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做出具体承诺。
不过,围绕《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引发的争议仍可能致使大会进程脱轨。在第一阶段中,日本代表团高调强硬宣称“永远”不会就《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做出减排承诺。5日,日本代表团态度略有变化。
日本环境大臣松本龙当天举行新闻发布会说,《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规定减排义务的国家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例只有27%,“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框架”,暗示应把中国和美国包括在内。
相比日本代表连续几天强硬表态称 “任何条件下都不接受2012年后继续遵循议定书、设定减排目标”,松本的态度似乎不那么强硬。但所谓“更大框架”更像是日本等国“终结”《议定书》、另起炉灶的翻版,而所谓中国应接受减排义务的说法,显然违背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
我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在近年来历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都备受关注,这次在坎昆也不例外。中国在推动大会取得积极进展、坚决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以及自身节能减排上均作出巨大努力,充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在本次大会谈判中,关于减缓气候变化问题的矛盾相对突出,如何在保证《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前提下达成使各方均认为是均衡结果的方案,对谈判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为此,中方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中方提出,《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大部分为发达国家)应做出第二承诺期减排承诺,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美国应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在公约下做出可比性承诺,发展中国家也要根据该行动计划要求,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的情况下,采取积极行动来减缓和适应气候问题,自主自愿做出减排承诺。巴西气候变化特使塞拉说,中国在谈判中发挥了“非常建设性的”作用。
面对日本以及同属伞形集团的不少发达国家拒绝接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逃避责任的态度,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抵制,而长期坚决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国再次发出了“最强音”。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在发言中指出,中方支持坎昆大会取得积极、平衡的成果,也希望尽早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大会取得的成果应包含《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否则就会失去平衡。黄惠康强调,中国在原则性问题上不会妥协。综合新华社消息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