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解析坎昆会议突与困 中国希望取得平衡进展

2010年12月06日 11:07 来源:瞭望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即使缺少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至少也应为各国在2011年的气候变化南非会议上作出“重要决定”铺好路

  与哥本哈根会议的“吵吵会”截然不同,坎昆会议看起来更为低调。11月29日至12月10日,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正在就气候变化问题在墨西哥坎昆展开磋商。

  由于哥本哈根会议惨淡收场,各方并不期望在此次会议上能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再加上部分国家在会议期间的阻碍性言论为会议蒙上了阴影,坎昆会议的前景越加不明朗。

  鉴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有观察家认为,如果此次坎昆会议再无成效,整个国际社会将在气候问题上变得被动。

  坎昆会议召开前,联合国举行了多场预备会议,为坎昆会议协调立场,尤其是多国政府在天津举行的有关会议上扩大了共识,因此坎昆会议也有望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时,多方观点希望,坎昆会议即使缺少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但至少应为各国在2011年的气候变化南非会议上作出“重要决定”铺好路。在相对局促的环境下取得一项受益面尽可能大的成果,是现阶段对整个气候问题发展最有利的结果。

  要害在于,发达国家应当切实承担自己的责任。目前,一些国家企图放弃双轨制的行为将会使气候变化谈判陷入僵局。

  发达国家不肯承担应有责任

  坎昆会议从一开始就注定一路坎坷,不少难题都有待解决。分析人士认为,会上的博弈还是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一是对《京都议定书》的地位认定问题。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国际社会对2012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应在上述两个文件的框架内进行。发达国家则试图拟定新协议,其真实目的就是摒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另一个是资金和技术问题。发展中国家认为,由于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长期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并以优惠方式提供低碳技术。在这些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分歧。

  尽管会前有关国家的立场出现了一丝松动,但这并没有给谈判带来大的曙光。如美国就表示,如果各方能够“走对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国际社会就能开始启动绿色基金,创设新的技术转让机制,执行减排任务,设立一个透明、可信的系统,并在适应气候变化和森林保护等方面取得真实进展。欧盟也曾表示,愿意考虑《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的减排问题。

  然而,这些都只是谈判的筹码,在谈判的主张上并无实质性变化。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