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明媚的阳光和迷人的加勒比海滩,并没有给气候谈判带来好运气。
当地时间11月29日上午10点,联合国气候谈判第16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墨西哥坎昆开幕。UNFCCC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在开幕致辞中使用了4次“妥协”(compromise)一词,来强调达成“平衡的一揽子”成果的必要条件。
菲格雷斯说,在京都议定书和长期合作双轨谈判中,有一系列牵涉政治的议题,还没有从相互的妥协意愿中得到破解。“我急待你们来解决”,“一条布满破洞的毯子是无用的,而这些破洞只有靠‘妥协’来填满。”
而一个小时前,欧盟负责气候行动的委员康妮·赫泽高在布鲁塞尔警告说,如果坎昆不能达成“平衡的一揽子”成果,则“一些缔约方有可能对联合国谈判进程失去耐心,转而考虑其他选择”。
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在当天皆高调宣称,希望将《哥本哈根协议》升级进入缔约方大会决定,或是作为谈判基础,而这为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
哥本哈根会议至今,联合国多边气候谈判正在遭遇最严峻的生存考验。而从哥本哈根开始成为焦点的中美交锋,也将在坎昆再次成为重头戏。观察人士称,美方可能仍将抓住减排透明度问题纠缠,试图要求中国将所有国内减排行动都执行“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核查。这与中方一贯主张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承担减排义务上必须遵循的“相同而又有区别”的原则相悖。
30页主席建议
缔约方对坎昆会议预期的普遍调低,致使谈判并未有效展开。双轨制谈判的工作组之一、《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AWG-KP)仍旧止步不前。
而另一工作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AWG-LCA)却又多了一份30页“妥协”版本的主席建议,名为《可能的成果要素》。此文本在开幕第一天即公开给予讨论。建议由此工作组主席撰写。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能源与气候项目经理杨爱伦对本报说,此主席建议的性质与哥本哈根会议时的“丹麦文本”不同,并非“空降案文”。中国在坎昆会议前的11月23日已表态说,反对以任何未经缔约方充分讨论和认可的“空降案文”作为谈判基础。
但在29日下午的LCA工作组会议上,多方表示不接受这一主席建议。杨爱伦说,这并不完全代表缔约方反对这份文本,现在反对的原因是各方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度,用意是让自己有更多谈判空间和灵活度。
此主席建议并未列明全球长期减排目标和发达国家减排比例等关键议题,而说明了对资金支持的要求: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和可预期的。温控目标模糊了1.5度和2度的分歧,只简单说将目标定位在“远低于2度”。
在此建议中,主席希望协调各方立场,需明确对发达国家减排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核查,以及对其资金、技术支持也要进行“三可”。针对发达国家所提出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透明度问题,案文没有将分歧议题“国际磋商和分析”(ICA)机制写入。
在对减排的资金支持方面,该建议重申了需开启一个针对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和1000亿长期支持资金的运作机制,但在如何管理资金问题上列出选择。
选择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下建立一个基金,或是建立一个新的基金;在《公约》资金机制下进行管理,或者建立一个新的管理委员会。
该主席建议还提出,新基金应该在一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间人数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委员会。对此,杨爱伦分析说,由于发展中国家数要比发达国家约多出一倍,这意味着只能有一人代表两个发展中国家,这也会造成分歧。
中美妥协的可能性
大会第一天,中国代表团未召开新闻发布会,美国、欧盟的代表团都在下午亮相。从哥本哈根开始成为焦点的中美交锋,在10月的天津会议上已愈趋激烈;美方抓住减排透明度问题纠缠,试图要求中国将所有国内减排行动都执行“三可”核查。
杨爱伦说,如果美方的目标达成,则中美将在事实上执行相同的减排透明度,这将抹平“相同而又有区别”的原则,这也是中方不希望看到的。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