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多省市举行听证会 天然气非涨不可?(3)

2010年11月26日 09:4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公共产品应谨慎涨价

  天然气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不应过分强调市场化

  据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天然气专家刘毅军介绍,在6月初发改委提高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之时,美国天然气出厂价格相当于每立方米1.05元人民币,国内价格上涨之前为0.95元人民币,涨后价格为1.18元人民币,已经高于美国。虽然中国天然气在配送过程中费用较美国高,但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很难用“低”来形容。

  国家能源局石油司副司长胡卫平在2010年迎峰度冬天然气保障协调会上发言也指出,解决“气荒”的根本出路是对天然气市场进行改革,放开市场、打破垄断,让更多的企业来参与竞争,否则“气荒”就难以根治。“涨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价涨到多高都无法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如果说要涨价,也要在放开市场、多元竞争的基础上。实际上,海外不少天然气充分竞争的国家,价格比中国低,市场供应充足,而企业照样也在盈利。”

  市民普遍担心“今年以来,粮油、蔬菜、白糖、棉花、乳品等轮番上涨,感觉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生活用品都在涨价,天然气价格上涨可能只是由此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下一步还会不会有更多的公共产品涨价?”

  一些听证代表也认为,面粉、食用油、棉花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都在涨价,已影响到了百姓特别是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生活。随着天然气涨价,多种产品涨价形成的叠加效应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大,加重了百姓对未来的通胀预期。天然气行业应充分体现社会性和公益性特点,避免公共产品价格连锁上涨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强磊认为,民生价格调整应该和居民收入相一致。在目前涨价风潮席卷生活、生产多个领域的情况下,唯独居民收入没能跟上,需要政府认真协调予以处理。

  北京当代律师事务所卫爱民在听证会上表示,石油燃气等不是市场化的行业,不能单纯以企业盈利为目的。“垄断是为了保证社会运行的安全,而不是盈利,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如果再涨价,是平抑物价还是推波助澜?”中石油近几年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利润很高,而且当前各类物价上涨压力很大,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国企都应该为减轻当前通胀压力做贡献。

  天然气作为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公共产品,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不应过分强调市场化,而使其公益性逐步消失,最终损害的是居民的利益。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