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十二五”煤化工产业要实现发展模式转变

2010年11月25日 09:4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一五”我国煤化工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升,传统煤化工产品焦炭、电石、煤制氮肥和煤制甲醇的产量产能已稳居世界第一,现代煤化工蓬勃发展,技术进步显著,发展前景受到国内外投资者高度关注,成为各地投资热点。“十二五”我国煤化工产业面临怎样的形势?发展思路怎样?应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对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简称中咨公司)石化轻纺发展部副主任刘晓彤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待“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刘晓彤:“十一五”期间,煤化工产业发展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传统煤化工产品产量、产能大幅度提高,产能全面过剩。据统计,2009年焦炭产能4.4亿吨,产量只有3.45亿吨,产能闲置近亿吨;电石产能2200万吨,产量只有1500万吨,产能利用率只有68%;甲醇产能2735万吨,产量1133.4万吨,装置开工率仅41.4%。

  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技术进步成就显著。“十一五”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大型清洁煤气化技术成功进行产业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生产。这些现代煤化工技术经大规模商业化运营验证后,将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煤化工产业长期粗放型发展模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调整不理想;二是部分富煤地区忽视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力,盲目规划项目,布局分散,资源利用(配置)不合理,区域生态环境存在潜在的风险;三是国家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定位不明、发展目标不清晰。

  展望“十二五”,煤化工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是:

  1.在当前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我国原油资源短缺、煤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产业,对发挥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长远利益。

  2.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工业进步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种煤化工产品,包括替代能源产品的需求量均将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3.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高效洁净能源(电力、燃料油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使煤化工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的趋势,煤化工在各项成熟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当然,也面临以下挑战,主要是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多数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其次是低碳经济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其核心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煤化工产业能耗高、资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多,产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和节能减排的压力。

  此外,现代煤化工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完全成熟的科学技术和成功的工业化发展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探索、验证,发展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时报:应如何确立“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刘晓彤:我以为,鉴于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现代煤化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十二五”煤化工发展的总体把握以“稳妥推进,适度发展”为宜。

  对传统煤化工产业,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优化原料路线,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同时,大力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利用技术进步逐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继续有序推进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同时在具备资源、环境条件的地区,适当布局以煤气化为基础的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示范工程,如煤基甲醇—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煤基多联产IGCC系统)加二氧化碳捕集系统(CCS)等,试点能源—化工—环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模式。

  煤制油作为一种煤炭利用方式,其能量转化率及资源利用率较低,产生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10吨水,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应对不时之需的战略性技术储备,不宜作为产业化发展方向。

  煤制天然气能量转化率较高,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在煤资源富集地区,利用褐煤、高硫煤等低质煤种,少量布点发展煤制天然气,对于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有积极意义。煤制天然气的发展要纳入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煤制烯烃在经过工业化验证后,有可能具备产业化条件,可在“十二五”后期布局适当发展。煤制烯烃和甲醇(进口)制烯烃总体上作为满足国内烯烃需求的补充,产业布局应与国家乙烯规划衔接,统筹考虑。

  中国经济时报:具体来讲,应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刘晓彤:1.尽快制定、出台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中长期目标。

  2.鉴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占用资源多、投资规模大、环境影响大,为确保产业有序发展,应继续加强煤化工项目管理,提高准入门槛,从严核准项目。现代煤化工项目(包括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均应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核准。

  3.试行大型煤化工项目选址招投标制度,从宏观层面确保大型项目布局的合理性和国家规划的严肃性。

  4.煤制烯烃的发展应优先考虑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化工产业提供原料,优先考虑以乙烯法聚氯乙烯替代部分电石法聚氯乙烯,优化原料路线,节能降耗。

  5.关注煤化工技术发展(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甲醇经济)对石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统筹考虑石化产业与煤化工产业长远发展,在近中期规划中留有余地。

  6.在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投产、稳定运行一个时期后,尽快组织示范工程全面总结,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确定资源消耗指标,考核经济效益,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价煤化工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夯实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基础。

记者 李希琼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