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人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光伏产品,但外强中干的市场布局,却让中国的光伏产业无法逃脱一条锁链。
近期,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公告称,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方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厚达5800页的申请书内,指控了中国政府所谓“不公平支持”的罪名包括出口限制、歧视外国公司、商品进口要求技术转让、补贴国内公司等多种。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拿起法律武器对付其他国家了。但为什么屡试不爽的背后,却无不是他国产业对美国市场有着过于“亲密”的联系。这种高度依存,必然给对方一条随时可以收紧的锁链。
作为中国光伏代表性企业,无锡尚德的74%净收入来自欧洲,9.5%来自美国,而中国只占到0.1%。这意味着它面对着极大的外汇风险敞口。2008年三季度,由于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直到2009年一季度,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尚德承受外汇损失长达9个月之久。今年一季度,受欧债危机拖累,尚德二季度更是损失6144万美元。事实上,不止是尚德,全球第5大光伏组件企业阿特斯一季度因欧元意外下跌造成的损失亦达到1700万—1800万美元。而据英国巴克莱资本估计,受累于汇率,保定英利利润也将下降42%。
汇率走势之所以能极大牵动企业的运营利润,是因为国内太阳能电池超过90%的产品出口国外,但身为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光伏企业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国际话语权。两头在外,依旧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实情。
如何扭转日益狭仄的发展空间,启动国内市场无疑是业界共识。但基于上网电价等关键问题尚未最终落定,短时间内中国企业还须潜心等待。多位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专家就表示,政策的制约是推动一体化的重要壁垒。据悉,尽管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但太阳能利用方面的管理体制仍过于分散,激励政策体系也不健全。
对此,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认为,必须完善并网光伏系统。“欧洲并网光伏系统比例超过95%,我国关键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虽已满足电力系统要求,但仍缺乏规模化、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经验。”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则认为,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是扩大内需应用市场的另一途径。(何闻)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