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气大规模进入城市供暖、进入居民家庭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每年冬季出现的用气紧张问题,让人们开始对“气荒”多出一份担心,同时也对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多出一份关注。
据了解,目前对“气荒”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为“市场论”,认为国内天然气消费市场增长无序,导致供需失衡;另一种为“阴谋论”,认为“气荒”背后存在阴谋,占居国内天然气近80%市场份额的中石油是在借“气荒”之机“逼宫”天然气涨价。
那么,“气荒”时代的中石油究竟做了什么?
“忍气”:不言进口亏损之痛但称履行央企之责
从11月15日开始,中国北方地区正式进入供暖期。此前的11月12日,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城市举行居民用气价调整听证会,92%的与会代表同意气价上调。
尽管此次调价是5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的后续动作,但选择在供暖日前三天推出,还是引起社会一片哗然。特别是此间一篇发布于中石油官方网站“气价低”的分析文章似乎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有媒体发文称,在冬季“保供”及各地接连调整民用天然气价格的敏感时期,中石油提及气价低导致缺气颇有“诉苦”意味,被业内解读为借“保供”之机寻求更多政策扶持,以弥补中亚天然气进口亏损。
那么,中石油进口天然气是否真的存在亏损?
据介绍,无论从中亚管线经西气东输二线进口天然气,还是从海上进口的L N G (液化天然气),中石油都是亏损的。数据显示,即使北京此次居民用气价格上调0 .23元/立方米后,价格将升至2 .28元/立方米。以中石油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为例,在到达中国边境时成本就超过了2元/立方米,如果再加上管输成本亏损是肯定的。
“管输成本”是如何计算的呢?《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负责陕京天然气管道运营的公司获悉,以2005年投产的陕京管道二线为例,每立方米天然气的管输成本由长庆油田输送至沿线各地的费用分别为:山西3 .1元,北京4.5元,天津4.8元。
据了解,在目前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为增加国内市场供气量,中石油不仅没有因亏损减少天然气进口,反而多方协调,加大管输天然气和海上LN G的进口力度。
今年9月中旬,由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四国代表参加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四国运行协调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四国确立了“最大限度发挥和利用中亚天然气管道的输气能力,切实提高向中国的供气量”的总体目标。按计划,2011年中石油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口天然气将达到170亿立方米。
“为保证今年冬季首都的供气安全,中石油已经将中亚引进的天然气加入到北京市场保供之中。”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生产运行处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这也就是说,中亚进口天然气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转输陕京管线进入北京市场,北京市民用气结构中也有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
同时,为保证今年冬季市场供应,中石油还提前部署LN G采购计划。据介绍,今冬将有6 .1亿立方米LN G从海上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在进口气亏损情况下,反而加大进口力度,这种违反企业市场游戏规则的动作,被中石油解释为“履行央企责任”。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曾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反复强调,作为中央大型骨干企业,中石油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必须坚定不移地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慧鑫】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