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期待天然气价格稳定带来良好社会预期

2010年11月18日 10: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走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二是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三是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四是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在供应和调控环节,又有两条措施比较引人注意,一是要求敞开供应柴油,二是要求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

  天然气涨价,是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热门的话题。从各地相继传出的听证和涨价消息看,公众对天然气的价格预期几乎是最为一致的,即大家都认为会涨,而且谁也拦不住。有两条消息比较有意思。一是兰州决定提高天然气价格之后,当地发改委官员解释说,涨价是“顺应民意”,因为价格听证会上代表们都同意涨价。二是就在国务院开会的同一天,还有媒体援引中石油有关人士的话说,“天然气的价格太低”,在未来仍将继续上涨。

  地方政府纷纷调高天然气价格,各方面人士为涨价提供合理或者离奇的解释,价格听证会上再也看不到过去曾经出现并被热议的反对信号,垄断机构勾勒并不乐观的天然气供应远景,所有这一切,都为天然气价格继续上行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与之相对应,那些非用天然气做饭取暖不可的老百姓,似乎只能默默承受。如果不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果断决定稳定天然气价格,则天然气涨价的社会预期就会像洪水一样推开理性的闸门。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民生的痛苦,还有整个社会对于通胀的忧虑。

  在消费领域,或者说在民生领域,涨价预期往往是以焦虑的方式来呈现的。人们越焦虑,焦虑的程度越严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就越活跃,结果必然导致消费价格的实际上涨。这就是通胀预期需要“管理”的原因所在。通胀预期有时还有某种“溢出”效应,即天然气、自来水等公共用品的涨价,虽然不会在市场层面上传导给蔬菜、粮食等,但它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和焦虑感,却会折射到其他行业和领域上,诱发出投机行为,导致某些原本供求平衡的商品也出现价格波动。在一个谈“涨”色变的敏感市场上,天然气带动西红柿涨价,并不是太过奇怪的事。

  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有着比较复杂的经济原因,因此,要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就需要专业的见解和对症下药的政策措施,一般人恐怕难以置喙。但在管理公众的价格预期这个问题方面,普通人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也能够给出某些适当的建议或解释。普通民众对于货币供应总量和输入性通胀未必能够准确理解,但他们对于那些由政府定价的重要消费品价格的走势,通常反应都非常敏感。因此,稳定天然气等公共品的价格,实际上也是对公众心理的一种安抚,表明了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管理通胀的决心。在某个层面上,稳定天然气价格的决定甚至还能起到防范少数人或少数机构趁火打劫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措施并不总是稳定价格的百应灵丹,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必要的市场整治和价格干预又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在打击了“蒜你狠”和“豆你玩”现象之后,游资对于农产品的投机、囤积和哄抬有所抑制,市场也趋于稳定。同样道理,对于缺乏正常市场理由的“油不得”和“气死你”,也决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无异于给通胀预期火上浇油。 本报评论员 蔡方华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