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物价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柴油荒”的蔓延,已经对通胀压力构成影响。因此,在管理通胀预期压力加大的同时,面对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会进一步推进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可能,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步伐更需要谨慎、渐进,从而减少对普通百姓生活成本带来的影响。
前不久出现了“柴油荒”,如今随着各地供暖的开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苗头,人们对“气荒”是否再次降临感到担忧。
面对再次出现的诸如“电荒”、“油荒”、“气荒”等各类资源性产品的“短缺”,该如何跳离这些“怪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供需缺口成为“油荒”、“气荒”导火索
近日,柴油批发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倒挂”现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呈现出恶化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加油站“惜售”,使得“柴油荒”难以得到缓解。
对于此次“柴油荒”出现的原因,市场人士认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地方炼油厂炼油亏损减产是导致柴油供需失衡的首要因素。此外,还包括部分地区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的“拉闸限电”以及季节性需求旺盛等因素。
虽然目前中石油、中石化正在进一步增加柴油供应,但由于季节性需求旺盛以及国际油价上涨,这一态势仍会持续一段时期。
值得关注的是,在“柴油荒”出现的同时,“投机”行为“推波助澜”不容忽视。在加油难的情况下,许多“油贩子”趁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兜售柴油,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柴油市场。
不同于柴油市场的短期短缺,天然气供需缺口的长期存在,是每年冬春季人们都在担忧“气荒”是否再次降临的直接原因。虽然目前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气荒”,但是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逐年扩大之势基本明确。早在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杭州组织召开迎峰度冬天然气保障协调会上说:“受新用户大量增加、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储气调峰能力不足,以及不确定的天气因素等影响,冬季用气高峰期保供形势不容乐观。”
天然气供需缺口的不断扩大,主要在于一方面我国天然气储量以及生产能力不足;另外,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长期偏低的价格导致居民天然气消费量与日俱增,造成了供需失衡的不断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各方每年对可能出现“气荒”问题高度紧张。
根源在于能源价格机制失衡
面对“油荒”、“气荒”,虽然每次出现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从中似乎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逻辑,即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导致地方炼油厂炼油亏损减产或者相关企业生产天然气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了短缺的出现。这一逻辑最终都落脚于国内油价与天然气价格机制失衡。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