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联手推价”?
在本报记者采访中,“各地拉闸限电带来柴油用量猛增”,被中石油方面人士解释为此次柴油紧张的主要原因。
由于涉及限电省份较多,企业数量大,拉闸限电能够带来多大柴油消费的增量,目前尚无准确统计数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正对此进行调研,该研究所人士称,此次“油荒”“有一半以上的因素是拉闸限电”。
但此说法也受到质疑。
“使用柴油发电的多是一些小型加工厂,其带来的柴油需求增加远远不能改变供求关系,更不会带来1000元/吨的涨幅。这轮‘油荒’完全不是供求因素所带来的,油价充满泡沫。”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说。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在11月10日发表的《主营增供难敌新一轮调价预期,柴油荒年内或将延续》一文中称,引述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人士的一项估计称,拉闸限电省份柴油需求平均增加10万吨左右。
如果这一估计接近事实,则以浙江省为例,据《浙江省成品油油库发展规划2005-2010》中的预测,浙江省预计2010年柴油消费量为1448.15万吨,每月柴油消费量为120万吨左右。照此计算,因柴油发电带来的10万吨增量占消费总量不足10%。这一比重显然不足以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
从炼厂环节来看,根据各地公开的炼油项目资料计算,近年来各地炼油产能大规模增加。2009年新增炼能3700万吨/年,2010年新增炼能2000万吨/年。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5.2亿吨/年。
目前,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年、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年、中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天津石化1250万吨/年等大型新建炼油项目纷纷投产。
“随着国内新建炼厂的增加,2011年开始,国内资源量明显过剩,预计到2015年成品油资源过剩将达0.8亿吨。庞大的炼油能力能够保证国内成品油的供应,如果炼厂满负荷投产,成品油资源将有过剩。国内成品油资源供过于求将长期持续。”今年6月份,中国石油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付斌做出上述判断。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龚金双告诉记者:“目前两大公司炼厂也没有大规模停产检修计划。国际油价大幅上升,虽然提高了炼厂的成本,但不足以使企业减少油品生产。在柴油的供应问题上没有出现大的缺口。”
无论从供应侧,还是需求侧判断,“油荒”似乎都不应该出现在今冬。
那么症结何在?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的说法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系统的部分分公司导演了此次“油荒”。
“每次‘油荒’之前,这些分公司都是通过停止批发、限量供应等手段制造市场紧张的气氛,然后借机提价。‘联手推价’是他们常用的销售策略。”赵友山说。
近日,赵友山与两大公司下属分公司因油源问题有过交涉。据他说,交涉中得知的情况是,这些分公司油库里有油,但不对外批发。
“分公司人员和我们讲,民营企业必须与总公司沟通才有油可供。他们只对本系统内加油站供油。”赵友山说。
从一位与两大公司交往颇深的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处传出的说法是:“一些地区两大集团油库有资源,但是仍采取限量销售政策,停批限供。”
与此同时,据一些民营加油站负责人和中石油一位油库经理反映,两大集团一些地方分公司执行汽柴搭售政策,搭售比例从1:1到1:2不等。一些社会油站为了获取柴油,只能被迫接受一定数量的汽油。
成品油储备之患
连续多发的“油荒”客观反映出国内成品储备体系的脆弱。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国内柴油库存为700万吨,环比下滑8.6%,国内柴油库存连续六月下降。
“目前,国内成品油储备非常脆弱,做不到淡储旺销,成品油战略储备进展缓慢。”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毛家祥说。
2009年底国内成品油库存为5300万立方米。成品油库主要集中在国内成品油消费较为旺盛的区域,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合计占全国比例的23%。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市场营销所所长龚满英预计:“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成品油库存5000万方,社会经营单位成品油库将达到2800万方。”
龚满英的估计或许过于乐观。2008年5月19日,《石化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加快建设成品油储备,目标是2009年成品油储备到300万吨,2010年达到600万吨,2015年1000万吨。
但是,由于《规划》未对成品油储备的收储细则作出进一步说明,成品油储备建设迄今进展不快。
“为了降低成本,石油企业没有积极性增加商业储备。如果作为成品油战略储备,必须由国家给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毛家祥说。
中石油一位成品油库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座30万立方米的油库投资约6亿元,这些投资包括征地、土建、拆迁补偿、设备设施费用、人工成本等等。此外,成品油库建设还需经过一系列评审过程,例如环评、安评、水土资源影响等,需要与当地政府和国家多个部门沟通协调,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成品油储备落后于原油储备,除资金问题外,成品油易挥发变质,油库必须定期更换油品,管理上要求高,这是国内成品油储备缓慢的另一原因。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