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
瓶颈有待解决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尤其是动力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还难以满足整车使用需求,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瓶颈。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电机及电控系统用电力电子元器件(IGBT)等自主化不足,大部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装备依赖进口。
对于这些技术难点如何解决,叶盛基表示,“十二五”是一个准备期,意味着要全方位地就相关技术进行突破,国家会列出专项加以支持,行业相关企业也会结合产品实际加以攻关。
在《规划》建议中,中汽协提出,要设立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由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数百亿元,以小型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汽车电子、节能汽车技术和混合动力商用车动力系统等方面为重点,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除设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专项资金外,中汽协建议,还应包括财政补助制度,即对优于下一阶段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20%的节能汽车给予适当补助。在税收政策方面,建议对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减免车辆购置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享受国家规定的车船税优惠政策。同时,建议对动力电池、充电设施,以及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配套资金支持。
对于是否会研发代替锂电池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叶盛基认为,目前,锂电池是相对性能较好的动力电池,但性能还有待突破,通过若干年的攻关产生新一代动力电池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有关机构也在积极探索研究新一代的动力电池。但如果通过技术攻关使锂电池的性能大大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可以满足性价比要求,也不失为动力电池的选择对象。
另外,对于充电站、充电桩、充电接口等基础设施的标准问题,叶盛基表示,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充电接口的标准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特别是充电接口的标准正在制定审批过程中,很快就会出台。
新能源汽车发展
应以传统车为基础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方面,中汽协建议,要培育和发展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形成至少1至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100万辆的汽车企业,以及若干家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力争形成若干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具有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分别形成若干家锂离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骨干生产企业。同时,加快培育并分别形成若干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驱动电机、自动变速器骨干生产企业,支持建立有整车企业参股、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汽车电子企业。
叶盛基还表示,在组织骨干企业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全方位地贯彻了T10企业的思路,因为T10企业是行业主流企业,其产销量占行业总体产销的近90%,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也应以主流企业为基础,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新兴企业也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真正意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以传统车为基础去发展。
记者 张 达
参与互动(0) | 【编辑:宋亚芬】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