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煤电顶牛”硝烟再起:“煤都”也闹“煤荒”(2)

2010年11月09日 13:53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历史上,我国为利用中西部省份的小煤窑资源,建设了一大批坑口电厂,形成了这些省份特殊的“大电厂、小窑煤”局面。虽然这批电厂普遍核定上网电价偏低,但在“煤价不如土”的2002年前,都还活得有滋有味。

  2002年国家取消了电煤指导价,但仍然保留了“国家指导计划”。随后,2002年底在长沙举行的“2003年度全国煤炭订货会”上,煤电两行业在煤价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煤电顶牛”开始。

  该订货会上,当时的国家计委建议“以2002年的合同价格为基准,每吨煤炭上涨5元”;但电力行业坚持“不涨价、不减量、不改变合同条款”的三不原则。最后,只按原定价签订了40%的国家计划安排购煤合同,煤电双方第一次不欢而散。

  2002年,煤炭市场价大涨,原中央煤炭企业扭亏为盈;至此,煤价迎来了长达8年的“乌金时代”。

  “2004年度全国煤炭订货会”开在福州。会上,国家发改委首推“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允许电煤每吨上涨不超过12元,允许火电厂上网电价每度上涨7厘,销售电价每度上涨8厘。但是双方都不领政府的情,诸多企业只签订了供货量,不谈价格。

  自此,每年的煤炭订货会,成了“火车皮订购会”——煤电双方所签合同,严肃性日差:实质内容越来越少,履约率越来越低。签订合同的目的,更多的是想分得铁路运力。

  “2005年度全国煤炭订货会”上,发改委定下了“煤电联动机制”。所谓“煤电价格联动”,原本是国家为了缓解煤电双方在价格上的争执,允许电厂根据动力煤价格的上涨情况而相应地将电价适当上浮,原则是上涨的煤价70%部分转移到电价,30%由电力企业通过提高效率内部消化。

  2005年5月、2006年6月、2008年7月1日和8月21日,国家发改委4次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但是发电企业普遍认为数年来“煤电联动不及时,力度不到位,没有解决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矛盾”。比如2007年煤价飞涨,但发改委没有批准煤电联动;而2008年煤价狂涨了50%,联动幅度却很小。

  2006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牵头召开“2007年煤炭产运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至此,存在了半个世纪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2007年起,电企与煤企将就煤价进行“一对一”的“谈判”。

  业界认为,政府此举,是预测到我国2007年煤炭供需将大体平衡。

  煤电联动“恶循环”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煤炭大省山西已开始进行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大规模停产;而国家安监总局也同时宣布要“三年解决小煤窑问题”,欲关闭1万处小煤矿。

  2006年~2008年,煤价狂涨,全国连发“煤荒”、“电荒”。2008年6月19日,发改委干脆宣布电煤出厂价冻结在这一天,冻结期直至年底。自1993年中国逐渐放开煤价以来,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外界评说是“市场经济的倒退”。

  2008年秋,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煤炭出现滞销。2008年9月,山西开始更大一轮煤炭资源整合,提出要彻底消灭年产9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多数煤矿停产至今;同年冬天,中国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导致煤价站稳高位。

  今年6月,五大发电集团一起“上书”发改委,要求实行新一轮煤电联动,解决日益严重的亏损。

  6月25日,国家发改委通过座谈会形式,要求众煤炭企业稳定煤价,吃进去的重点合同煤价已涨部分,要在6月底前“吐出”;发改委另称,若有关煤炭企业不听劝诫,擅自提高合同煤价,将按《价格法》予以查处。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