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煤炭涨价+环保压力 清洁煤技术设备商大有可为

2010年11月05日 07: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市场潜力及价值,已渐为企业家及投资者所认识,那些从诞生之日起就从事新兴产业的公司固然值得关注,而一些身处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在传统业务之上有序开拓新兴产业者也值得期待。鉴于全球资源纷纷涨价,节能环保压力日渐加大,“富煤、缺油、少气”的中国如何化解这两大难题值得关注。不过,从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可看出,中国将重点发展清洁煤技术,这种在传统能源上做改良的策略颇切合中国国情,也能较快产生效益。由此推测,清洁煤技术设备制造商将受益匪浅。因此,我们比照清洁煤工艺流程,从A股上市公司中精选出气化炉、循环流化床和余热锅炉设备供应商,为投资者厘清其中的投资逻辑。

  科达机电“老树发新枝” 清洁煤业务明年“爆发”

  ⊙见习记者 施浩 记者 霍宇力 ○编辑 全泽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一些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也投身其中,在传统业务之上有序开拓新兴产业。科达机电在陶机主业上发展出清洁煤气化业务堪称经典案例。本报记者近期实地调研了该公司,试解这种“老树发新枝”模式的生命力及其艰辛度。

  市场容量达1500亿

  在10月1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积极推进清洁煤炭利用”被列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而此前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文件中,清洁煤炭利用常常和作为“先导产业”的新能源放在一起。可见在整个“十二五”规划中,清洁煤炭利用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一个领域。

  据科达机电董事兼董秘周鹏介绍,在公司所在的陶瓷行业内,运行着大约3000台老式水煤气炉,这种发生炉长期运行后极易产生大量硫化氢、焦油、酚水等污染物,环保代价巨大,所以政府对其增量的控制极为严格,基本不上新项目,有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对存量进行替换。按照科达机电一台炉替换两台传统水煤气炉的比例计算,光是陶机行业就有超过1500台清洁煤气化炉的市场,占领其中的三分之一(500台炉),就能实现超过100亿的销值。

  事实上,不仅是陶机行业,钢铁、冶金有色、玻璃等需要大量工业用气的行业,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一位长期致力于清洁煤技术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鉴于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这种需求是相当“刚性”的——工厂要用气,污染项目不让上,只能用清洁煤气。据国金证券研究员估计,这些市场对环保新型煤气炉的需求至少在6000台以上。按照每台年销值2500万计算,市场容量达1500亿。其实,除了提供工业燃气外,成熟的气化炉技术还能供应煤制气合成民用天然气,在实现大型化以后,还将进一步应用于市场更加广阔的化工、热电领域。

  科达有望明年“爆发”

  在清洁煤领域,科达机电抢占了先机。记者调研获悉,该公司的清洁燃煤气化系统已经能将转换效率从水煤气炉的60%提升至80%以上,同时降低了煤耗,实现了高温助燃和节能降耗双重目的,在燃料领域有明显的优势。据公司介绍,相对于水煤浆技术而言,由于科达机电的煤气化系统进料采用小块煤或煤粉,煤种适应性更加广泛。由于该设备完全由公司自主研发,技术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加之公司采用只供气不卖炉的商业模式,与国外技术相比,公司煤气化系统的投资成本低90%,运营成本低25%,这种成本优势将成为公司市场推广的利器。

  2010年8月31日,公司公告,2010年8月28日公司收到安徽省能源局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核电装备自主化和能源自主创新项目及能源装备自主化项目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马鞍山科达机电有限公司“Newpower清洁燃煤气化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获得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3500万元。“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显示国家对于公司清洁煤技术的认可,对于公司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联证券分析师赵心表示。

  据周鹏介绍,今年完成40台订单目标可期,明年将再建40台套。公司在湖南兆邦的炉子运行已经超过1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在四川和山东的炉子已经点火运行超过1个月,情况稳定,其中峨眉山的两台炉子由于当地煤价较高项目仅获微利,不过后续运营350千瓦蒸汽发电机组,月可节约10万元成本,飞灰发电机组1500千瓦,月节约成本70万元,相当于一台炉年可盈利480万元。此外,在建的沈阳法库工业园一期20台炉子预计明年3月开始供气,同时公司于今年三季度又获佛山两台订单。

  有研究员预计,随着政府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以及公司技术进步吸引客户观望转化为订单,公司的清洁煤气化炉业务将在明年迎来爆发性增长,按照明年80台炉子达产的乐观估计,清洁煤业务将在2011年为公司贡献约0.30元的每股收益。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